第 154 章(1 / 2)

平日里,京城的街巷,店铺林立、人烟辐辏,一派盛世大都的繁华盛景,但太子逆案发生后,路上行人寥寥,便显出几分萧条意味。

今日破晓,缇骑四出,上至一品大员、下至末流小吏,皆有涉案被捕者,京外涉案之人亦派员锁拿。

依圣旨,刑部尚书、御史中丞、大理寺卿任三司使,协助襄王鞫审太子逆案。

一时间,京城处处哭声震天。

——变天了。

李善用做女官数年,早已走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极为熟稔地走到一家店面前停住脚步,才要迈步入内,门口的伙计先瞧见了,连忙迎上来招呼:“李女官好,您可有些日子没来了。”

这小小店面是一家代买文房四宝的书铺,一进门便有墨香扑鼻,柜面陈列着近日新书,既有各省乡试闱墨等科考资料书,也有话本传奇等闲书。一旁的小架子上摆着几样笔墨纸砚,品相皆平平无奇。

熟客都知道,店家不会把最好的东西明晃晃地摆在外头招人眼目,因此李善用并不往货架上看,只一面往里走,一面对伙计笑道:“劳你记挂,不过被些许琐事绊住了。你们章掌柜一向可好?”

“托您的福,章掌柜一切都好,他这会儿在后头呢,我替您叫他去。”说着,伙计一边往后头跑,一边一叠声地喊着,“掌柜的,李女官来了!李女官来了!”

李善用向章掌柜买了一册最新的百官名录并一百张顶好的澄心纸,顺便向他打听朝廷近况。

章掌柜一边收钱,一边压低了声音说:“从十年前晋王案那一遭以后,再没见过这么凶险的架势了。别处不知道,只我这门前一早晨就过去了四五队拿人的鹰扬卫。审官院王知审、吏部陈主事、户部赵度支都被抓了。您在宫里可要当心呐。”

柜上零钱不够找,章掌柜左右看看,挑了一本近十年进士题名录合集给李善用作添头。这东西于李善用而言委实没什么用处,不过她问到了想问的,便并不挑拣,点头让他派伙计一并送到济坤堂。

从书铺出来行了一阵,又看见一座茶楼,李善用心中一动,走了进去,找了个角落里的位置坐下,仔细观察茶客们都在议论什么。

大厅里坐的茶客们,十桌里少说有七八桌在聊太子逆案,她原本还担心贸然找人打听消息会不会引人注目,现在看来,不议论这事的才是特立独行呢。

可惜这些人都是身份不高的散客,接触不到核心信息,口口相传的无非是些光怪陆离的流言蜚语,单是太子刺杀皇上的原因,一会儿的工夫就已见了“太子想当皇上”“太子睡了皇上的嫔妃,担心受罚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太子睡了皇上,担心受罚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这么三个越来越离奇的版本。

她招手把茶博士叫了过来,点了两样茶点,又额外赏了十文铜钱,然后打听起今日鹰扬卫都抓了什么人。这个茶博士人机灵、记心也好,见李善用出手大方,就把听人说是被抓了的一二十个官员都说了一遍,接着又说了几个听来的消息。

李善用满意颔首,又佯作好奇地说:“听说皇上从前就偏爱襄王,嫌弃太子蠢笨,这立储立得本就不情不愿,这次总该立襄王做太子了吧?”

茶博士摇头:“皇上还没下旨废太子呢。”

“嗨,那还不是早晚的事,我听说襄王殿下已经在做准备了。”

李善用的声音稍有些大,周围几桌茶客都听见了这话,歘地齐齐扭头看过来。她眨了眨眼睛,两手一捂嘴巴:“不说了不说了,快些上点心吧。”有人心痒难耐,专门过来找她打听,她就做出一副我知道很多但我不敢说的表情,什么也不肯说了。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市井流言最是伤人利器。一个还没查实的太子谋逆原因,就能编出百般的花样来,这么引人遐想的一句“襄王已经在做准备了”,能引出怎样离奇的流言来,自是不言而喻。要捧杀孟湉,主要还是得靠承恩公府在朝堂上善作谋划,她这里布下一两手闲棋冷子,只盼日后能多少增添几分助力吧。

出了茶楼,李善用一路往前逛,遇见熟识的店面就进去闲谈一番,间或也买一二件东西。待走到三杨街就已过了午时。她在街口拦了个嬉闹的顽童打听杨五娘子的住处,小童领着她走到一处院门前,指着门说:“杨家就住这里,杨五娘子早上出门去了,家里有人在的。”

李善用拿出一块糖谢了那小童,上前敲门,不一会儿便有个丫鬟打扮的女子出来应门。

那丫鬟见李善用面生,警惕地问:“你是谁?你找谁?有什么事?”

李善用抬手给她看从济坤堂拿来的小药箱,道:“我是杨五娘子找来给你家五爷看病的郎中。”

丫鬟想了想,娘子虽没交待今日有郎中上门,但最近五爷的病越发沉重,她有些病急乱投医,近一个月已找了三四个郎中来,难保有请来看诊的郎中没来得及交待。

“请随我来。”丫鬟点了点头,对李善用说。

从爱莲居出来,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