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能够走到今天,理所当然要消除可能存在的任何威胁,女真暂时还没有统一,但如果有完颜阿骨打这样的首领,还有谷神完颜希尹这样的能臣辅佐,完全有崛起的机会。
至于钟粟说的话,朝中已经没有人会去怀疑,大宋有今天的强大,和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种师道直接出让王爷,虽然有些不可思议,但也是情有可原的。
另外,耶律延禧向女真的一刀本来未必会引起大家的重视,只能说是他强烈求生欲的表现,但他的话却很有可信度,敌人的敌人,又是就是最好的盟友。
如此一来,大宋朝廷对女真的态度已经基本定型。
“女真一族在我大宋伐契丹是也算稍尽了绵薄之力,虽为契丹属国,但也不宜赶尽杀绝,那就还是纳币银吧,他们部族不少,到底该如何,就请张相爷制定具体的章程吧。”
赵佶说完,张商英立刻心领神会,这个意思再也明白不过,既然是要削弱女真,限制其壮大,那就不能太心慈手软。
钟粟对赵佶现在也是越来越佩服了,他早已不是原来那个纨绔公子。
耶律延禧看到自己的话居然起来作用,此时也有些得意,当然他更得意的是,女真一度对他有些意见,自己虽然没有能力对付,但现在可以借用大宋的手收拾他们,也是不错的,女真事宜就算有了结局。
散朝之后,赵佶独自留下了钟粟,两人依旧在那片熟悉的湖边悠闲地坐着。
湖水虽然还没有结冰,但已经透出丝丝寒气。
“老钟,一切都如你所预期的那样,朕的统一大业彻底成功了,足以告慰我赵氏列祖列宗。”
赵佶的语气中透出欣慰。
“并非是我的预期,那是官家深谋远虑的结果,相信太祖泉下有知,也必会欣喜万分的。”
钟粟附和了一句。
“是啊,我没有用错你,说说看,事已至此,你想要什么,随便提,朕没有玩笑,能立下如此不世之功,虽说不是军功,但却远胜军功,没有你的高产作物,我大宋能有这么多人口,能够支撑起灭西夏平契丹弱女真这些大事吗?不说了,朕现在要听你说,想要什么,尽快开口。”
赵佶这次一脸诚恳,反而让钟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如果说不要嘛,反倒有些矫情了,如果说要,那些赵佶能够满足的,他还真的未必有多大的兴趣。
“老赵,我在你面前客气过吗,不要似乎还真不行,你随便看着给吧,我都感激涕零。”
钟粟的随意让赵佶笑着摇了摇头,他不想再继续这个话题。
“好,既然如此,我看着给,现在说说,今后有什么打算,或者说我大宋还能做些什么?”
赵佶觉得自己还年轻,远远没有到混吃等死的地步,他还想继续有所作为,只是真的有些迷茫,手持一昊昊大国,反倒有些不知所措。
“老赵,你既然这么说,那我就不客气了,兴国在教化,强国在商贸,书院需要继续办
下去,商贸也要不断开拓市场。大宋已经复兴了河西的丝绸之路,东南海运也极为繁盛,但其实还有无限潜力,臣以为可以从这两处入手。”
钟粟说着,从怀里拿出一本册子。
其实,这一切都是钟粟摸索的结果,他也不知道自己在大宋能做些什么,但现在他却知道还能做什么。
“就知道你早有准备,走,陪我一起用完膳吧。”
赵佶说着一笑,站起身子,洪六亦步亦趋地跟着,钟粟看着赵佶的背影,一时感慨万千。
几天之后,礼部叙功的结果,钟粟毫无疑问是首功,种师道排在第二位。
种师道的定边王石锤,这算是对天下武将的一个交代,不能马虎,至于张叔夜、宗泽、狄云飞、种师中等一连串的人,都获得了重重封赏。
小雷子、李纲、方武、陆桐这些从汴京大学走出来的人,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做了不少大事,也一一被赵佶封赏,他们将是大宋肱骨的后备军。
甚至书院的王元道、贺松风、李清照,都收到了赵佶的嘉奖,苏东坡因为支持钟粟办学,赵佶赐予其尚书令,不过因年迈的原因,上朝议事可自行随意安排。
另外需要提及的是,那些曾在异域番邦当卧底的大宋察子,回国之后也收到了朝廷的优待,不过他们大多还是离开了朝廷,或许这是他们的宿命。
其余钟粟的门生故吏,只要有所贡献者,都有所封赏。
赵佶明白,大宋的这一切,如果没有钟
粟的谋划,别说是契丹了,连搞定西夏都是问题,大宋只会在契丹的铁骑压迫之下度日。
礼部很快拟出了一篇洋洋洒洒的锦绣文章,其中对钟粟的功绩进行了详细的陈述。
大功之一:利农耕。
大功之二:通商贸。
大功之三:制火器。
大功之四:除弊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