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八章 大宋武略史(2 / 2)

大宋教书匠 文佬 1204 字 1个月前

态了,可《汴京头条》从创刊之初,就一直坚持刊登一些宋夏战争之类的故事。

这些故事在文人阶层其实也不算新鲜事,但钟粟的团队却对这些故事进行了一定的改编,加入了一些爽文的表达和元素。

这样的做法一开始让很多人都觉得莫名其妙,但坚持看了几期之后,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本来《汴京头条》的发行频率就不算低,还动不动借专刊、增刊加个更之类的,更是满足了一些人的需求。

另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汴京大学曾经派出了一支交流队伍,这支队伍在嵩阳书院停留了不短的时间。

这一段时间里,交流队伍这些人几乎毫无保留地把汴京大学的做法都介绍给了嵩阳分院。

汴京大学和大宋其他几家书院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白鹿洞书院没有什么交流,但嵩阳书院却和这另外几大书院时有来往。

一来二去,《汴京头条》也开始在这几家书院慢慢流传。

这样一来的结果就是,本来还是一些学生在读,后来逐渐影响到了书院中的博士。

其它一些规模较小的书院,基本上没有什么话语权,几大书院都不表态,他们自然是三缄其口。

赵煦这次没有直接开始编纂《大宋武略史》,而是先以礼部的名义行文,也有看看风色的意思。

现在看来,没有人反对,最多估计也就一些投弃权票的,不足为虑。

为了彰显《大宋武略史》编写的重要性,编写组的成员虽然以汴京大学传媒学院的人为主,但还是暂时搬到了国子监编写。

周鼎昌也算是尽力支持,很快便腾出了一些方式,其中最为宽敞的一间,定名为“武略馆”。

钟粟觉得都有些意料之外,他本来还想着要再次应对一些顽固派人士的,现在看来没有必要了。

快刀斩乱麻才是钟粟的风格,再说本来就有一些现成的文章篇目,这些篇目做一些修改就行。

至于还需要补充的内容,现在可以直接以国子监的名义从各处征集。

就在编写组轰轰烈烈开展编写工作的时候,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

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白鹿洞书院等几个影响力巨大的书院居然派人来了,而且直扑国子监。

没有消息,却来人了,这个更震撼。

这显然是钟粟没有预料到的,他们到底想来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