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堂兄王陵(1 / 2)

不好意思,让大家失望了。我根本就不是神童,自然没有过目不忘与听一遍就记住的能力。

诗经,这一类书籍前世根本就没接触过。我虽然能磕磕绊绊的跟着重复,也能理解大部分。可想要背过,则需要好长时间。

王宏也是时常过来观看,见我可以流利的跟着念书。他甚至考虑送我进家族的书院,跟着家族中的孩子一起读书。完全没有考虑我出生还不满一周岁。

哦对了,每日在我房外念书的是大伯的次子王凌,也是我堂兄。

公元181年四月,终于迎来了我的一周岁生日。由于我“天资聪颖”也引来了家族重视,北方孩子周岁会进行抓周礼。图个寓意,也图个吉利。今天王府上下总算是热闹起来。

不同的是我的生日,是王夫人的忌日。

原本王允在书信中并不打算宴请外人,可是大伯王宏却坚持操办。王允人在洛阳无法脱身,而且抓周要推后三天,要先祭奠王夫人,三日后举行我的周礼。

王盖还是代替王允赶回祁县。

为了展现自己与众不同,这四个月时间我开始学习走路。这也是王宏一定要给我举办周礼的原因。

重新掌控身体是一种很奇妙的体验,不要认为重生以后可以很快掌握身体,对于人类幼崽期间,力量与平衡靠的大多是本能,首先你要控制好本能,才能控制好身体。

学习走路就是一种很好的体验,当我觉得没问题时,问题就来了。

第一步就因为力量不足险些摔倒,好在奶娘一直在身边盯着,才没让我摔。这就是身体的本能,力量不足以支撑身体时,你就是走不了。

单单是独立行走我便学习了半个月。

二月初,当王宏见到我一个人在地上“溜达”,奶娘跟侍女跟在身后。眼睛瞪的溜圆,嘴巴也张的老大。

就这么看了一会,便写信给洛阳的王允。

说一定要给我举办周礼,想看看日后从文还是从武。

要不说古时候人淳朴呢,其实明知道没啥大用,可还是图个吉利,毕竟长辈准备的东西都拥有好的寓意。

王宏信中还提到等周礼过后,便会让我进入家族学堂,早早的开始培养。

王允对此事倒是颇为认同,正常世家子弟都是三岁启蒙,启蒙以后自然跟着家族学习。

东汉时期等级分明,士农工商。而如今我既然可以跟着读书,说明已经开智,王允自然会选择让我提前进入家族学习。

清月中旬,王盖带着我穿过幽静的的小路。

来到了族中陵园祭奠亡母,四月的风已经能感觉到温暖,我看着这个新冢,周边也泛起了青薇。我立于王盖身后,学着王盖的动作。心中思念的是另一世界的“母亲”。(确实记不起王夫人的样子。)

回到王家已经是第二日中午,作为族中晚辈,自然是要去王宏住处拜访。王宏与王盖也着重交谈了我的问题。

“大伯,日后皓弟还需在家族寄养,洛阳虽然是中心。可朝中局势混乱,父亲大人分身乏术。此次返回祖地,便是与大伯商议。”

“盖儿,你父亲身体可好。朝中混乱,大伯便是看不惯那朝中买官卖官才辞官归隐。你父亲向来有大智慧,可朝中水深,你与你父亲在洛阳定加小心。至于皓儿你大可放心,我早与你父亲通过书信。准备明日举行完周礼,便送他去家族学堂。”

“父亲身体安好,有劳大伯挂念。今日侄儿便会返回洛阳,大伯定要保重身体,族中之事还需大伯费心。幼弟也劳烦大伯照顾了。”

饭后,王盖便匆匆返回洛阳,可见朝中局势严峻。

王盖此次回祁县,原本打算在我举行完周礼之后返回洛阳。自然是给我准备了不少礼物,只是时间匆忙一直没有时间打开,如今王盖要返回洛阳,这些礼物便移交给王宏转送。

公元181年,4月中旬。太原王氏在祁县,为王允幼子王皓举行周礼。王宏代理家族族长宴请宾客。并州不少世家,官员都送来贺礼。

正巧并州刺史张懿便是王宏的好友,当年二人私下关系极好。王宏辞官以后二人也是许久未见。

年前匈奴入侵并州北部雁门郡,雁门郡守告急。张懿领兵北上驰援,如今匈奴退去,张懿正打算返回上郡。

王宏自然是邀请张懿前来做客,张懿自然是不会拒绝好友的邀请,今日正巧赶上了我的周礼。王府迎来了一个封疆大吏。

门前人来客往。王凌带着我在门口闲逛。

王凌的性子随他父亲,生性好动喜武不喜文。只是王氏一族门风如此,不到一定年纪,王氏一族的少年不允许习武。

再加上王宏整日在府中,王凌自然是不敢表现的太明显。(毕竟在一起待了数月,王凌性子还是能看透。)

原本奶娘有些担心,见我总跟着王凌后面跑,生怕我摔倒。可见王凌对我如此上心,又是我堂兄,便放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