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王家有子(1 / 2)

公元181年光和四年春,重生至今八月有余,总算是搞清楚身居何处。东汉末年乱世即将开始,各路英雄豪杰崭露头角。自古时势造英雄。

前一世对东汉末年了解甚微,大部分的记忆来自于三国演义的影视剧与书籍。可三国演义毕竟是小说,其中人物的形象与历史记载的相差甚远。即使是考古发现,也会出现不同文案。

不过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时间都是光和七年,也就是还有三年时间,导致大汉王朝陨落的导火索就会发生。到时候人命贱如狗,北方鲜卑,匈奴蠢蠢欲动,南方的蛮族也开始躁动。

王允一家的结局也是比较惨烈。王允一直处在旋涡之中,身居洛阳为官,一直到十常侍之乱,董卓领兵入驻洛阳做了第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臣。

到后来西迁长安,王允算是忠于汉室正统的一脉,即便是设计杀害董卓,王允也没有保全家人。落得个满门忠魂的下场。

大汉王朝如同枯树,只有根茎深扎大地,其实早已断了生机。

灵帝在位期间买官卖官,重用以张让为主的宦官,导致地方官员为了官位不停的吸食百姓的血汗。民间哀声怨道,有些心存正义的官员为民请命,却被宫中小人蒙蔽,根本传不到灵帝的耳中。

而王允纯粹是属于作死小能手,这些都是后话。

当我从穿越汉末的兴奋中清醒,心中还是不免有些激动。男儿何不带吴钩,持三尺长剑,立不世之功!想在乱世之中保全自身及家人,必须要有相对等的实力。

平静了激动的心情,我心中也有了打算。前一世已经经历过“生死”,这一世反而更加大胆。什么蝴蝶效应,改变历史根本就被我抛之脑后。我只想这一世好好活,在这乱世活得精彩一些。

我所做的第一件事很简单,在年后奶娘怀里开始跟着奶娘学说话。当我口中清晰的吐出“娘”的时候,奶娘更是激动的落泪。随后侍女便将此事汇报给我的大伯王宏。

王宏听到此事,也是来到王府后院,推开我的房门,正好瞧见奶年怀中的我清晰地说出“父亲”二字。奶娘见到王宏便行了一个万福礼。

王宏直接无视奶娘,直接将我从床上抱起。嘴上说道:“叫大伯,大伯。”我看着眼前男子,自然是知道如今家族是这个男人说的算。想要引起家族重视,自然要与众不同。

我学着王宏说话的样子。口中缓缓吐出大伯二字。王宏听到后更是仰头大笑,那笑声更是震的我脑袋疼。(稍微有点功底的人都知道,习武之人发声用的是胸腔,所谓的气沉丹田,是身体之中存一口气,用于连接后力。)

王宏笑完以后,对着身边的人说道:“王家麒麟子!这小子比他爹说话还早,好生调教,日后定能兴我祁县王氏一族。”

其实当年的王允便是天资聪颖,被称之为王家的麒麟子,所以才被选为家主。

“玉娘,今后好生照顾皓儿。”吩咐完王宏便拂袖而去。

王宏与王允时常通信,王宏对这个弟弟颇为重视。当年二人一文一武,王宏生性好动,心中藏不住事,所以王宏打小便放弃读书,开始钻研武学。而王允则是少年老成,自幼熟读诗经善骑射。(北方并州常年与匈奴作战,骑射自然需要勤加练习。)

王氏家族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在当地影响很大,威望颇高。在年轻时王允好友郭泰曾评价王允是王佐之才。

王允少时好大节,有志为国建功立业,研习经传(诗经,左传),早晚又练习骑射。后来,王允被朝廷三公同时征召,以司徒高第为侍御史。自此王允从地方官员,变成了“京官”。

王允与王宏的多次信件中提过想接我回洛阳,可又因洛阳城内龙蛇混杂。何氏诞下皇子辩后,朝中外戚势力薄弱。何进开始利用身份便利创建势力,如今世家一派与何进交往密切,王允更是被何进敬为上宾。

可世家出身之人怎会看的上一屠夫,所以何进与世家的关系只是面和心不合,只是二者有共同的利益。

自从我展现了“学习”能力以后,王宏便日日前来。见我学的话越来越多以后,更是派遣了一家族子弟前来教我念书。

说来这念书之事,便是我前世最为后悔的事。在学习的年纪没有好好学习。

心比天高 ,命比纸薄。总认为学习无用,相信百无一用是书生这种谬谈。直到后来才懂得书到用时方恨少。

如今重活一世真的想多学一些东西。

太原王氏一族,作为世家名门,其中藏书自然是不少。

被安排来的族人年纪明显不大,每日都会拿着竹简坐于屋外朗读诗经。(屋中有女眷,出于礼仪这族人从未踏入屋中。)奶娘自然是听一句重复一句。然后等着我也跟着重复。

每日清晨都会有一个时辰时间,看见我的房外或站,或跪坐着一个少年朗读诗经。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