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 锁喉战术(1 / 2)

短短一个月时间,霹雳军的堡垒拔地而起。青居城下山的三条道路,都被一组呈“品”字形三个棱堡扼住,彻底阻断了与外界的交通。这些棱堡小而坚固,由钢筋混凝土构成外墙,内填夯土,分为内外两层。外堡高四米厚三米,内堡高六米厚三米。在棱堡的外围,则是三道壕沟和二道矮土墙。

拥有坚固防御的同时,这些小棱堡还有强大的火力。每个棱堡上都安装了十余门火炮。这些炮不是野战炮,而是威力更为强大的要塞炮。火炮、火枪、地雷、手雷,依托城防工事构成了四道不可逾越的火力线。更要命的是,围攻“品”字形中的任何一座堡垒,会遭到另外两座堡垒火力的打击,这使得任何敌人在进攻前会三思而后行。

这便是欧阳轩制定的锁喉战术。余玠主持修建以“川中八柱”为主的山城防御体系,对冷兵器时代的军队是个天大的难题。即便拥有强大火力的霹雳军,如果要强攻也得付出惨重的伤亡。欧阳轩才不会拿士兵宝贵的性命去死磕险峻的城防,他要凭先进的科技和工业产能,颠覆和改写既有的战场规则。

要封锁青居城三条下山道路,并不是容易的事。除了守军不会坐以待毙,拼命阻击外,也因工程量巨大。九个棱堡加上配套的壕沟、矮墙,如果是用石头筑成至少需要半年时间,即便夯土筑就也需要三个月的时间。霹雳军之所以能在一个月内完成,除了有三万余士兵和基干民兵共同参与外,也因为使用先进的建筑材料和管理流程。

早在两个月前,霹雳军便陆续向钓鱼城运了大量的水泥、钢筋及预制件,又屯积了大量的河沙和大小不同的石子。开战之后,这些材料便通过船只源源不断运往青居城,又通过骡马运往建筑工地。骡马和矮马也是提升战力的重要畜力,军队要靠它们来拖动火炮。这些大牲畜虽然也难买,但比战马购难度小多了。它们将野战炮拖到青居山下营垒后暂时闲着,便用来拉建筑材料。

此时六月炎热季节,水泥混凝土极易成形,加之大量采用预制件,使得棱堡的修筑进度极快,半个多月便主体建筑便已经完成。为了保证长期作战的需要,棱堡还同时修建了弹药库、粮库、水井等配套建筑。欧阳轩的思路便是凭借强大的基建能力,将对已方不利的攻城战变为防御战。这个战术,蒙军即便想学,也学不来。

锁喉的棱堡群修建完成之后,曹轩率大军起程往北而行,他要用同样的战术对付大获城的杨大渊。在此之前,杨大渊已奉钦察之令率军来援,结果在嘉陵江之旁,吃了闻讯赶来的霹雳军水军便是一通火炮。杨大渊的水军孱弱,那里能抵挡霹雳军的进攻。不到半个时辰,新附军便损失了一千余人和大量的辎重,气得杨文渊一口老血涌了上来,当即晕了过去。其侄杨文礼见状便接了指挥权,顾不得援助青居的命令,急急退回了大获城。

眼见霹雳军的大军向北而去,钦察原本死灰的心又泛起了点点火星。青居城下山的道路虽然被封锁,但仍有险峻的崖壁道路能通往山下,当然这只有身手极矫健人士才能做到。钦察正是通过这些人与外界保持着联系。此时他已得知霹雳军兵临剑门关,川北的汪惟正一时半会儿是指望不上了。霹雳军还出兵上万围困了大良城,运山城的张大悦正率军前去支援。霹雳军北上肯定是前去攻打大获城,杨大渊估计也指望不上了。

钦察派人联系上了北遁的赵匣剌,让其率军返回青居,再次夹击山下堡垒。曹轩率军北上之后,只留下了一个轻步兵团防守三组棱堡群,每个棱堡群刚好一个五百人的步兵营。钦察虽然觉得霹雳军堡垒难啃,但认为和赵匣剌合击南门的棱堡仍有胜算。其他两组棱堡派兵来攻,骑兵会教他们做人。

赵匣剌率军北遁之后,由于嘉陵江沿岸被霹雳军水军封锁,蒙军骑兵只得在远离河岸的地方游荡。为了获得粮草,也是为了发泄吃了败仗的怒火,赵匣剌便纵兵大肆劫掠,稍遇抵抗便焚村屠寨。附近州县本已归降蒙古人,百姓却仍遭此无妄之灾,实在令人嘘唏。

通过劫掠获得了粮草之后,战马又开始肥壮起来。赵匣剌所率的蒙古骑兵在前期损失了六百余骑,劫掠过程中又损失了几十骑,现下只有一千二百骑。如果霹雳军骑兵还在青居城下,他们是断然不会再贸然开战。眼下霹雳军骑兵随大军北上,这让赵匣剌胸中的复仇之火又开始熊熊燃烧。

霹雳军大军北上的第三天一大早,趁着天气凉爽,蒙军对青居城南门外的棱堡群发动了孤注一掷的进攻。之所以选择这个方向,是因为南门是青居城蒙军下山的主要通道,能运送攻城器械,也因为山下地势平坦,利于骑兵的活动。如果其它两个棱堡群的霹雳军来援,将会被在旁虎视眈眈的赵匣剌部骑兵轻易击溃。

为了消耗守军的弹药,钦察将青居城中的百姓全部驱赶下山,让他们推着攻城云梯、包铁揗盾车、冲车在最前面。混杂在百姓当中的则是新附军,紧随其后的则是蒙古汉军和督战的蒙古军官。在蒙军的最后列,则是数十架重型床弩。这些重型床弩是上次青居之战后,杨大渊从大获城送过来的,其最远射程高达三里。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