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封赏(1 / 2)

狼啸西陲 渭州野叟 1006 字 4个月前

一切又恢复了平静。二爹回厢军去了,二妈也在店里忙活着,谁也没提去京城献“祥瑞”的事,更没人说朝廷有啥封赏了。

过了几天,二妈怕我想不开。偷偷地告诉我,朝廷为我家封赏还在争呢?让我们先回来,赏赐或许过几天就到了。你二爹还说:他一个大头兵,我一名村妇,都沾了你的光了。

这次去献“祥瑞”,不但见到了太后和官家,还拿回了1000多缗钱,绢,绸等贵重物品。这已是我们家天大的福分,农民几辈子挣不来的钱了,还想要啥?他的为这样好的太后和皇上当好兵去。你爹也是这么说的,人家对我们够好的了,该知足了。

我无言以对。记得谁说过:中国农民是最勤劳的人民,中国人是最懂得感恩,最容易知足的人。我举双手赞成,因为我从我的家人身上看到了这种美德。

又到了四月初一,我来到这个时代一年的日子。中午快放学了,我想着放学后自己稍微纪念一下,也梳理梳理自己这一年的历程,再确定下自己近期要达到的目标。

疯狗气喘吁吁跑进斋室,说:飞哥,店里来了一辆马车,下来个日怪的人,还跟着四个当兵的,连黄知县,常县尉和魏主簿也来了,说要宣旨,大伯叫你快回去呢?我向曹学正告了假,急忙往家里赶去。

街边挤满了人,低声议论着什么,竟还有四五个衙役维持着秩序,不让看热闹的人靠店门太近,我分开人群走进店里。

左边桌子上坐着四人,面前放着茶碗。正对门板凳上坐着一位面白无须,头戴黑色软脚幞头,一袭红衣的人;左手坐着黄知县,右手坐着常县尉,魏主簿,都身着黑绿官服。黄知县向红衣男说着什么,一脸恭谨的样子;右边桌子上坐着四个军汉。爹爹在旁边站立着,一副讪讪的笑脸,有点好笑。

学生高鹏飞见过官人,给官人见礼了。见过老师,见过常县尉,魏主簿,我一一行了揖手礼。又去了军汉桌见了一礼。拿起茶壶,给各个茶碗里添了水,站到了爹爹的下首。

你就是发现“神仙水”的小子?红衣男人问。

这位是王内侍,是太后身边的人,你要好好应答。黄知县急忙介绍道。

是小子。我赶忙站过来,面对着红衣男回答。

你今年多大了?读什么书了?

十三了,我现在正读《论语》《诗经》?

听说你大半年就识了一千多字?还会吟诗作对?

我是识字快了点,现在识了两千来字了。我发蒙迟,我得努力才可能赶上同窗。我背了些唐诗宋词,不敢说会吟诗作对。

官家赐给你的书读的怎么样?

谢官家赐书,我真心感谢官家。只是赐书太高深,我只读了《论语》《诗经》等学过书和注解,其他书争取三年内读完读会背熟。

好,回答的还算中肯,我会把这些讲给官家听的。王内侍干笑着,尖声说话,听着很是刺耳。

正不想听王内侍的公鸭声,二爹风风火火地赶回来了。见了一圈礼,黄知县媚笑着对王内侍说,既然两人都回来了,那就宣读圣旨吧,宣完你回县衙休息一会儿,累了一路,我们为你接风洗尘。

高二虎接旨,二爹双手抱拳,对王内侍作了一揖,在王内侍对面站好。众人也都站了起来。

一名军汉拿过一个锦袋,王内侍站起来从袋中抽出筒状黄绫圣旨,展开念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潘原县人氏高二虎,幼宗家学,耕读传家,为人淳朴正直,受名师教导,勇武过人,入厢军多年,巡哨捕盗,修桥补路,造福梓桑,声名远播;护送“祥瑞”入京,较艺于殿中,刀法精湛,拳艺通神,声名播于京师,乃良将也。今敕命高二虎权禁军营副指挥使,授六品振武校尉,赐铜印朝服甲胄等,钦此!

二爹说了句,谢太后官家。接过了圣旨。

高鹏飞接旨,我赶紧站到王内侍前面,作了一揖。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潘原县高家子高鹏飞,幼从家训,种田牧羊,躬耕于陇上,孝名传于乡里;十二启蒙,聪慧刻苦,数月识字千余,熟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书,吟诗作对,知县谓之“神童”,声名播于陇上;存怜悯之心,梦与神游,神农授于仙法,发现“神仙水”之妙用。变废为宝,使蒸饼由酸变甜;化腐朽为神奇,创食品千年之革新。立功于社稷,造福于百姓。今授其正八品承事郎,职田200亩,赐铜钱1000缗,绸,绢各十匹,皇家印书多册。钦此!

我接过了圣旨。心想这也太小气了,说的比唱的好听,才给了个正科级,哄小孩呢?

刚宣读完,点外面爆竹声响成一片,夹杂着鞭炮的声音,叫好声,议论声一浪高过一浪。店内祝贺声不断,二爹和我回着礼,谢谢,同喜地说着。

我发现王公公,黄知县等看我的眼神有些变了,说话间好像是同撩了。脑子过了一下电,这是北宋,二爹是武官,文贵武贱,八品承事郎虽小,大小也是个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