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谁来继位(1 / 2)

散朝之后,百官徐徐退去。

出宫的路上,百官看着到处飘着的彩旗,以及那高耸的万象神宫,还有那被拖出宫外的丘神勣等人的尸身,他们有些恍惚。

这两天之间,整个朝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也需要一些时间来观望、消化。

很多官员本以为要被李旦清洗,但是李旦并没有这样做,这样他们看到了李旦仁慈,纷纷长舒了一口气。

那些被封赏的官员、将士自然十分开心,但也知道使命重大。

敬晖、桓彦范、袁恕己没有停留,跟李旦告退之后,立即拿着旨意去了军中,他们现在的首要目标就是掌管军队,不能生乱。

崔玄暐、狄仁杰、张柬之、姚崇、宋璟等人都是忠心为国之人,对于李旦的安排,都都很支持。

立即动身,持着旄节,分别带人前往各道、州、县安抚百姓民众去了。

官员之中,李旦留下了刘祎之、裴居道、韦方质等几位宰辅。

身边还有崔必安、范云仙、高延福伺候。

李旦已经给崔必安安排了去接管千牛卫的重任,见崔必安没有离开,李旦问道:“必安,你怎么不去千牛卫?”

“呃...我担心你的安全...”崔必安有些紧张的望向四周。

这诺大的皇宫,现在看起来虽然平静,但更像是一只安静的怪兽。

李旦知道崔必安的心思。

“先让王府卫队的侍卫们留下我身边,你去千牛卫选一批值得信赖的侍卫过来,再让他们去羽林军报道...”李旦安排道。

想想也是,到处都要用人,崔必安也不能一直不离开。

“好吧...我快去快回...”崔必安快速的离开了,离开前还对着侍卫们再三交代,一定要保护好李旦的安全。

裴居道是文昌左相,德高望重。

因为女儿嫁给了李弘做太子妃,虽然李弘和太子妃都已过世,但是李隆基被过继给了李弘承祧,算是裴居道的外孙。

有了这层关系,裴居道倒也一直暗地里帮助李旦。

李旦对裴居道也是比较信任。

韦方质是户部尚书,武则天授予他同凤阁鸾台三品,算是拜了相。

但是韦方质并不赞同武则天篡唐而立,也不愿意依附武则天,武则天昨日登基之时,韦方质便表现出了怨言。

历史上的韦方质便是因此受到武则天的迫害,流放儋州,赐死在路上。

这一点,李旦是知道的。

所以今日,见李旦又将局势转了过来,韦方质的心里十分开心。

李旦之所以留下他们,是要讨论一下怎么为李显发丧之事。

之前的礼部尚书是武三思,已经被李旦命人推到天津桥头给噶了。

现在要找一个合适的人来接任他,把事情做好。

“皇兄即位之后,便被母亲囚在宫中,后又惨死武家之手...我甚是悲痛,一定要将皇兄和皇嫂风光大葬...”李旦十分悲伤的说道。

“豫王殿下请节哀,葬礼还是应该遵从礼制...”刘祎之说道。

“还是要找个人来专门负责此事较好...”裴居道说道。

李旦现在也觉得人手不足。

“你们能不能推荐一个人能胜任此事?”李旦问道。

几人商议了一番,也商讨了几个人选,最后裴居道说道:“太府卿韦巨源倒是可以深谙礼制,做事稳重,可担此重任...”

李旦以前与韦巨源打过交道,也深知他的为人,确实是个不错的人选。

“那就命韦巨源为礼部尚书,加同中书门下三品,专门负责皇兄皇嫂的葬礼事宜...”李旦当即拍板。

“只不过,即便定下了礼部尚书,但是大行皇帝没有修建陵墓,一时半会儿也葬不了,他的棺椁还应该找个妥善的地方保存才是,这样放着也不是个事...”韦方质提议道。

“不如将其放在飞香院吧...等到陵墓建好,再议葬礼...”刘祎之显然已经想到了这些。

“这样最好...”

等到李显的葬礼事宜敲定。

刘祎之突然开了口,说道:“国不可一日无君,豫王殿下威望令人敬仰,仁厚令人信服...又废周复唐,居功至伟...现在天下归心,朝野所望,还请豫王早登大宝...”

裴居道也跟着说道:“臣也以为豫王应早日继位,让国家稳定下来。”

有了李隆基这层关系,他当然是希望李旦马上继位。

李旦没有说话,又看向了韦方质。

韦方质稍稍犹豫,开口说了句:“大行皇帝已逝,然皇太子李重润尚存...”

韦方质没有明说反对,但是却提及了李重润,意思已经很明了了。

而且韦方质所言之事,李旦也想到了,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