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九章 科举和赈灾(3 / 4)

明末大寨主 渤海郡公 2766 字 11个月前

而已。

当然了,那些贡士们自己作死,非要在答卷里大肆批判大王楚行、大乾王朝的话,又或者是考场上发癫,直接来个留空不答,这样的话,大乾王朝也不会介意少上一个新的低级官员。

反正想要当官的人多了去,不差这么一个两个的。

等贡士们陆续进入考场之后,楚行才是在一群文武大臣们的陪伴下前往考场,准备亲自坐镇崇祯八年的殿试。

殿试的考场,因为人数众多,而且也不是安排在专门的考场里,所以是专门选择了王家别院前方的空地里举行,当然了也是提前搭建了遮阳棚,铺上了桌椅。

楚行坐在前方,由于地方比较大,距离也远,因此事实上除了前面几排的学子能够比较清楚的看到楚行外,后面的士子们绝大部分都是只能够看见一个模糊人影而已。

随着一声开始,考卷就是被分发了下去,然后楚行就是看见了一千多人开始埋首做卷子了。

殿试的卷子是楚行亲自审核过的,而不管是进士科的还是新学进士科的,都是重点加大了策论方面的内容。

至于理科内容的话,实际上已经是不太注重了,因为在会试的时候,已经是重点考核过了。

之前的会试里,进士科的理工卷子,整体难度都已经是和王室理工学院的入学考试相当,结果呢,没有一个人的卷子是满分的,甚至上八十分的都少。

一大批进士科的学子,其理科的卷子,分数都是只有六七十分而已。

而会试里新学进士科的列内容,还要更难一些,整体上已经是达到了王室理工学院大二的水平,因为考卷难度极大,所以考满分的也没有,很多人都是只有五六十分的水准。

而这样的分数,他们之所以还能被录取,也是很正常的,因为能够把这些卷子做到满分的话,目前也只有王室理工学院里的那些学生了。

考虑到这些学子们的实际理科水准,五十六分已经是很不错了。

而今天的殿试,理工方面的内容不多,只是考一些基本的理论,而重点在于策论,这一点不敢是进士科还是新学进士科都是如此。

因为甭管他们的侧重点是什么,但是他们今后都将会成为大乾王朝里的文官,而且起步也是比较高,一出来最低级的也是从七品,而从七品在大乾王朝里,已经算是中级官员了,放到地方上,那也是科室的二把手或者是镇的二把手。

而部分人,更是正七品乃至从六品起步。

所以这对于他们的素质要求就比较高了!

策论的题目都是比较大,而今天不管是新学进士科还是进士科,都是有着同样的一个题目,那就是:试论工业发展。

这个题目很空泛,甚至都没有什么明确的方向,就是让考生谈一谈工业发展,而工业发展也有很多东西可以说,而具体说什么,考生自行决定。

或者换句话说,这个题目其实就是问考生,假如让你当一个县的工商科的科长,或者干脆是一地县令,你怎么发展当地工业?

大乾王朝的殿试策论题目,基本上都是紧跟时代的,前几年说过明王朝的卫所问题,后来说过海外贸易问题,也说过移民屯垦问题。

这一次说工业发展问题,自然也是不例外。

其他的几到题目,也是方向比较大!

而这些题目,并不是说让考生们都进行回答,没有强制要求,你可以选择其中一道题目,来一篇文章,也可以同时回答两道题目甚至更多。

但是考试时间是有限制的,两个时辰,不多不少,时间到了就要递交考卷。

而这一个半时辰里,他们还得先做理工的一些考题。

楚行在上面坐着,看着了。

考试要三个小时呢,他可不会傻乎乎的在这里坐足三个小时,他还有一堆事要处理呢。

所以在考上露面后,楚行就是先到了隔壁偏殿,然后连续开了两个小型的会议。

第一个会试是讨论陕西那边的民生问题,如今陕西那边的情况还是不太好,虽然大乾入陕西之前,已经是存在的比较大规模的叛乱都已经是被强行镇压,但是这只是屈服于大乾王朝强悍的军事力量之下,然而当地的民生依旧困难,当民众吃不饱饭的时候,造反就是肯定的。

去年冬天到今年春天,该省好几个地方又是有旱灾,虽然说并没有因此爆发大规模的叛乱,但是小规模的骚乱已经是发生了十多起了,而这已经是足以引起帝国高层的注意了。

一次,两次,没事,这是小概率时间,但是短短一两个月内,陕西那边就报告有十多起骚乱发生,那么就不正常了。

因此,楚行需要内阁那边,提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