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实在想不明白,这个朱桂为何蠢到这种地步。
简直就是一个脑子不正常的神经病!
别说他一个庶出的皇子,就是秦晋燕三王也不敢当着面辱骂皇太孙。
这种行为和后世那位将皇帝大侄子绊倒的烧鸡王爷有什么区别。
也幸亏老爷子还在,朱雄英还不是皇帝,不然也得让这位疯狗一般的叔叔变成白切鸡。
藩王叔叔当众辱骂太孙侄子,太孙侄子又当众殴打藩王叔叔。
这简直就是天大的笑话,也将成为老朱家的丑闻,也不知道老爷子知道这件事会是什么反应。
不管怎么样,最终承受这一切的还是他朱桂,当众辱君,这个罪名够他受的了,不仅会受到老爷子的惩罚,还会受到群臣的指责。
代王之事,让朱雄英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别看这些叔叔们嘴上说的好听,什么叔侄之情,什么臣叔之任,为他防守国门,其实心里压根不服他这位年轻的皇太孙。
说的准确一些,是不服老爷子把皇帝直接传给孙子。
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父死子继,兄终弟及,这是老爷子亲自定的皇位继承制度,但老洪武却第一个不遵守。
制度上明确说了,父亲死了,由嫡长子继承,哥哥死了由弟弟延续,太子是还活着,但和死了也没什么区别,已经当不了皇帝了,这时候就应该按照长幼顺序传下去,直接传给孙子算怎么回事。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好大哥朱标正在背后盯着他们的一切,犹如一张隐藏在黑暗的大手,随时将他们这些弟弟吞噬。
对于藩王,朱标与老爷子的想法是不一样的,他和朱雄英绝对是一条战线的战友,父子俩一致认为藩王是帝国隐患,必须要解决。
将来无非两条路,要么削,要么移!
老爷子心疼这些作恶多端的儿子,可朱标却不心疼这些图谋不轨的弟弟,朱雄英更不心疼这些想和他抢家产的叔叔们。
……
三日后,朱桂的伤势恢复了一些,同时脑子也清醒过来,他哭着喊着要见皇太孙,跪地求饶,说自己一时糊涂,作出此等辱骂储君之举,希望皇太孙看在老爷子的面子上可以宽恕他。
朱雄英没见他,只是让人送给他两个字:滚蛋!
之后立马派锦衣卫押往凤阳看管!
接下来,朱雄英在大同待了接近十天,这已经远远超出预定的日期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大同让朱桂祸害的不轻,人在虽然早已被押送去了凤阳,但留下的烂摊子还要有人帮他收拾。
朱桂在大同胡作非为,劣迹斑斑,百姓对他恨之入骨,已经快到活不下去的地步了,如此下去,不用鞑子攻进来,恐怕这些被朱桂压迫的百姓都要开始造反了。
这几日,朱雄英先是叫停了没有完成的工程,代王府已经够大,够豪华了,实在没必要再建那些无用的建筑。
还他娘的要建什么望亲楼,他朱桂害的多少人家破人亡,哪来的脸去望亲。
之后让衙门统计那些被朱桂杀害的无辜百姓,并从代王府的府库中调取银钱给予补偿。
代王府府库中存了二十多万银子以及无法计算的宝钞,还有许多奇珍异宝,古董字画。
大同地处边疆,久经战乱,百姓贫瘠,朱桂就藩不过短短三年,就搜刮了这么多的民脂民膏,可想而知,他干了多少荒唐事!
百姓财物自然要归还百姓,朱雄英将朱桂搜刮上来的一半财物全部归还了百姓,将那些宝贝也全部换成了粮食,免费发给百姓。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乃大明新国策!
剩下一小部分则留给代王妃母子,而王府的府人也被裁减了一半,用来减少王府的开支。
一个藩王,这生活都快赶上皇帝了,实在太过分了。
朱雄英能做的只有这些了,他不可能在大同耗着,还有许多藩王的封地还没去呢,照着速度,怕是年前回不到京城了。
毕竟家里还有皇位等着自己要继承呢!
剩下几日,朱雄英又巡查了大同三卫以及附近各处卫所,情况比宣府要强上一些,但也强不到哪里去,比老牌燕藩差远了。
大同到宣府的长城还要修,代王府府库剩下一笔钱自然要用来修长城,能修到哪里算哪里,后续钱不够,朝廷再拨调。
十日后,朱雄英正式离开大同,前往其他封地,继续巡视剩下的藩王,临别之际,代王妃徐氏亲自相送到城外。
朱雄英把代王府大小事务全部交给徐氏,军务也交给了徐膺绪。
对于徐家,朱雄英还是比较放心的,魏国公徐允恭是坚定的保皇党,徐膺绪虽不似他兄长那般忠心,但至少不是徐增寿那样的二五仔。
更重要的是,将来的徐家,最大的依靠不是徐允恭,也不是燕王妃,而是家里那位最小的妹妹。
代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