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章(1 / 2)

开阔的活动大厅里摆了两张长条桌,大米、粽叶、丝线摆了满桌,旁边角落里摆着电磁炉,大锅里冒着热气。

参加活动的多半拖家带口,老人小孩居多,陈谙这样的就特别扎眼,林忱摆了摆手走过去,正要开口,陈谙旁边低头包粽子的女生突然抬头将包好的粽子举到眼前:“怎么样?能出师了吧?”

“你?”林忱愣了一下才重新组织了语言,“宋葭你怎么在这儿?”

“要你管!让路!”套着红马甲的亲妈在他背上拍了一把,将起锅的粽子端上桌,“你不约还不让我约啊?”

亲妈下手实在不轻,他猝不及防的晃了一下扶住陈谙的肩,没分出心思细想他妈说了什么惊人之语。

陈谙接过勉强扎的整齐的粽子,非常诚实的点评道:“鉴于你之前的成果,这个已经非常成功了,林忱你说呢?”

自家包的粽子外面自然不如外面卖的工整,长条的、三角的、大的小的都有,宋葭手里的这个是长条状,红色丝线缠了几圈,但似乎不太紧,下锅可能煮散。

林忱暗地里捏了捏手指,伸手将粽子拿过来,将丝线解开重新系了一遍又递回去:“这样更好!”

他动作灵活,手指翻飞间就将丝线缠好,打结更是顺畅,宋葭没反应过来已经又放了回来,她看着手心里安安静静躺着的粽子,一时没说话。

一边观望的秦姨与陈谙对视了一眼,不约而同的叹了口气:粽子重要么?谁要看你手巧啊?你直接夸人做的好不行吗?

林忱没有感受到这种压力,他非常自如的将背包放到桌子下面,从盘子里拿了一个拆开吃,他下午那会儿就饿了。

“你们做医生的果然手都很巧,我看陈谙也很熟练。”宋葭不觉得他直截了当的做法有什么不妥,将包好的粽子放到白瓷盆里,“我就不行,手跟借的似的。”

吃东西的时候不说话,这是林忱从小的家教,他又是慢条斯理的类型,只是抬眼看了宋葭没说话。

“学医嘛,虽然未必都上手术台,但练练手总归是没坏处。”陈谙适时插进来,抬手搭住他的肩,将人拉近了些,“像我们小林同志这种,就是以手巧出名的,包粽子这种事都是屈才。”

“咔”的一声轻响,林忱不合时宜的皱了一下眉头,张开嘴吐出一枚硬币来,面无表情的放到陈谙面前:“要是哪天我牙没了,肯定是被你害的。”

“嘿嘿!你这运气!总共才包了两个。”陈谙毫不介意硬币上还沾着油渍,拿起来看了看,“不过你冤枉我了,这个不是我包的。”

林忱翻了下眼皮,都懒得瞪他,显然不信:“是吗?还有人像你这样无聊?你也不怕被别人吃到。”

宋葭接过硬币看了一眼,犹犹豫豫的举手:“是我,这个五毛的,是我包进去的。”

腊肉馅的粽子突然就不香了,林忱拿在手上一时间有点不知道该不该继续吃,正犹豫的时候,陈谙伸手将粽子往他嘴里怼:“快吃,吃粽子快别说话了。”

林忱呜呜了两声,反抗无效,宋葭笑着看两人玩闹,转头跟旁边的阿姨请教三角粽子的包法,好像真的很有兴趣的样子。

社区组织的这类活动旨在联络邻里感情,图个乐子,东西备的多,包完也吃不了多少,各家愿意带走的就带走,专门留了一批煮好的,每份六个用网格袋装好,给社区的困难户和老人送去。

七点多的时候,林忱套上社区志愿者的红马甲,和陈谙各拎了几包粽子从社区中心出来,对照着宋葭手上的名单去送温暖。

这算是林忱和陈谙过节的保留动作,从小在这片长大,楼上楼下借醋买油都是常事,虽然这些年人来人往搬进搬出、生面孔也不少,但总归是熟悉的,秦姨又在社区工作,近水楼台他俩很早就开始做志愿者。

只是这次多了个宋葭。

宋葭家里从小就没什么过节的概念,除了春节清明之外都不怎么过,工作后一个人久了,多半是单位发了福利才勉强记得今天是节日,也没有什么节日的仪式,今天出门买菜的时候被阿姨们拉住说有活动,让她一起来,她犹豫了一下,毕竟自己什么都不会,也有点不适应节日的热闹气氛。

后来还是陈谙将她拉来的,美其名曰“不能让他一个人被压榨劳动力。”

陈谙从小耳濡目染,爸妈出事故之后,过节的仪式感并没有消减:

端午节一早,他先买了祭品去了城北郊区的灵山公墓,陪老爸喝酒聊天,看着纸钱烧完灰冷了才回城;

中午去“moonlignt”帮忙做准备,他在店里干的久,跟老许关系也好,能去帮忙的时候尽量去帮忙,请假也就好请,时间灵活;

下午买了礼盒、花和养料去医院看老妈,礼盒放到护士站,花摆在床头的花瓶里,给老妈梳头洗脸,再给仙客来浇水加养料,将最近发生的事一一讲给老妈听。

傍晚到林忱家陪着秦姨去社区帮忙,这几年,中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