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好与蛾子(1 / 2)

大楚有福气 象耕鸟耘 1380 字 11个月前

那天恰好是中元节,是大楚人眼中夜最黑的日子。

燕王吃过晚饭出发的时候,街面上除了更夫和衙役,已经没什么人了。

夜空中月牙儿发出苍白的亮光,街拐角处还有一堆堆灰烬在奋力燃烧,施施然踱步的燕王穿一身白衣,身后拖着长长的影子,他还在胸前抱着一大堆的牌位。

要不是当时还是安王的先帝明宗已经提前给宫中和府尹打了招呼,就今天这日子,燕王这身打扮在街上晃荡,他肯定是要被热心群众围殴的。

就这,悄悄跟在燕王身后的,被兴宗派出去的暗卫,也不禁吓出了一身冷汗,谁让燕王非要一边走一边吊嗓子呢?

跟着燕王的身影,暗卫们接连踏上了前往众大臣府邸的路。

是的,燕王抱着祖宗排位跑去人家大人们的家中哭去了。

“今日鬼门大开,成祖啊,你是不是也能来人间了啊?你看看你疼爱的大胖玄玄玄孙子吧,都被这人给欺负成什么样了?就为了二十两银子,他们就非要说我谋逆啊!”

“肃宗啊,且不说我拿着二十两银子咋谋逆?我就是想当皇帝,我爹也不干啊,再说了,我跟我媳妇都是再忠厚老实不过的,我俩连字都认不全,哪有那个脑子啊?”

“我的孝宗,我的亲爷爷啊 ,你快睁开眼来看看吧,我哭得嗓子都哑了,他们连杯水都不让我喝啊!”

“这些元宝都是我跟我媳妇儿亲手叠的,祖宗们你们可被不舍得花,虽说我没多少银钱,但总不会亏了祖宗们的。”

……

伴随着燕王的哭嚎,大树被阴风,主要是暗卫们手动制造的阴风,刮得哗啦啦作响,两股声音一唱一和的,听了就让人发毛。等到众大臣硬着头皮终于走了出来,这才发现,燕王大咧咧地就在人家府门口烧起纸钱来。

被那橙黄色的火苗一激,有几个被吓得当时就晕过去了,还有更多人是脸色惨白,冷汗直流,连话都说不利索了,甚至还有几个直接当场“嘘”声响起,留下一滩黄色的水渍,散发出难以言喻的味道。

对于朝中很多人来说,这是一个难以忘怀的夜晚,甚至在很多年以后,他们都不太敢直面中元节这三个字。

后来等到众大臣逐渐缓了过来,连忙带着礼品上门去找燕王道歉,柳三娘因此赚到了第二次出海的本金,倒也是后话了。

“果然对付那些迂腐的文人还是要不择手段一些,跟他们讲大道理是走不通的。”猪崽他掏出小笔记本,立时就把燕王的“成功经验”给记了下来。

元祐帝只是默默地看着,倒也没有出言反对。毕竟对付文官,尤其是难缠的御史们,使些特殊手段虽说有些失了格调,但总归只要能捉住耗子的就是好猫,只要能让冠冕堂皇的御史们闭嘴的就是好办法。再说了,那时他都已经不是皇帝了,还管阿昴和猪崽的手段干啥?没得给自己找事。

“幸好燕王爷爷这个不拘小节的性格只对着外人,否则,王妃奶奶还真是要头疼死了。”老四倒是感叹起了柳三娘的不易。

元祐帝也十分赞同地说:“谁说不是呢?燕王那个混不吝的性格,在这天底下也就只有武阳大长公主和燕王妃能治住他,就连兴宗和先帝活着的时候都有些怵他。”

“不过,燕王爷爷这性格,还不是兴宗和明宗宠出来的吗?”阿昴笑着说道。许是皇室中多稳重无情之人吧,眼见着好不容易出了燕王这么一个欢乐调皮的人,怎能不让人动容?恐怕就连武阳和柳三娘都是面子上斥责,实则内心中还是多有偏疼。

众人其乐融融地嗑着瓜子,这时曹安走了进来,语气中充满了放松与畅快:“燕王妃刚才打发世子和小公子把燕王扛回家了,连着那一百多只鹦鹉都被送了回去。”

“燕王妃好似刚刚才听说燕王在宫里过了一夜,现下正在府里冷着脸等燕王回去呢。”曹安低声说着话,只是那声音中怎么听怎么都有些幸灾乐祸。

众人你瞅我,我瞅你,不约而同地在胸前比划起了十字,异口同声地说:“让我们为燕王和他的鹦鹉们真心祈祷,愿他们平安,阿门。”

燕王的鹦鹉是否平安大家不知道,但反正从接下来的日子里,燕王府中传出的叽叽喳喳的声音不难听出,鹦鹉们还是活得挺好的。至于燕王,用老秦王的话就是,也不知他究竟使了何种“狐媚手段”,总之,人家跟柳三娘又和好如初,蜜里调油了。

老两口那腻歪的模样,看得人浑身直起鸡皮疙瘩,连燕王世子都不愿意回府了,带着妻子儿女跑去庄子上住着,再也不愿意当那闪亮亮的电灯泡了。

还有此事的根源,柳三娘出游一事,最终还是燕王服了软。他在将那一百来只鹦鹉托付给御兽园之后,终归是一步三回头地被柳三娘给拽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