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1 / 2)

大楚有福气 象耕鸟耘 1406 字 2023-06-02

众人连夜赶路,总算是在约定的时间内到达了大研。跟谁约定的呢?当然是身处京师,眼放大楚,不动如山的宋老尚书。

这话还要从元祐帝暗自规划路线的时候说起。他打算开春了就从大研北上,等到了勒通差不多就是春末夏初,到时再往东走,入蜀去锦城。元祐帝拿着自己的路线图去找宋老尚书卜卦,毕竟宋老尚书年轻的时候可是走遍了四海的,甚至连各地的胡同巷子他都烂熟于心。

对于元祐帝的异想天开,宋老尚书并没有过多言语。一来,皇帝带着太子走一走崇山峻岭,看一看边远村落,于江山的延续而言总没有坏处。二来,元祐帝的脾气到底有多犟,宋老尚书再清楚不过了,与其跟他讨论方案的可行性,还不如直接想法子帮他满足心愿呢。

所以,宋老尚书在十分严肃地跟元祐帝说明了这条路线的危险性之后,便给元祐帝介绍了他“生平最得意的学生”作向导。当然,元祐帝的脸色是立时就黑了的,不过,宋老尚书只当自己看不见,自顾自地卜起了卦,好在完美的卦象吸引了元祐帝的注意力,没让他当场在老师面前因为吃醋而发起疯来。

不过,元祐帝还是差一点儿破功。他在出门的时候,宋老尚书特意叮嘱:“求问他有正经事要办,你们切莫迟到,太和城事了,你们便立即动身去大研,别耽搁了求问的大事。”

“什么大事能比皇帝出游更紧要?先生你就是偏心眼儿,有了年轻的小徒弟,就不在意我这个‘昨日黄花’了。他一个书生,怎么能比得上我这个立下不世之功的皇帝呢?”元祐帝抱住宋府门前的石狮子,气急败坏地嚎叫着,誓要为自己讨个说法。

宋老尚书看着“童心未泯”,作撒泼样子的学生,真是无奈极了,他毫不留情地转身进府,“啪”地一声紧闭府门。宋老尚书镇定低沉的声音在门板后传来:“求问是个很好的人,你跟他相处一段时间就知道了。你快些回宫吧,大小也是个皇帝,在这里哭闹,你也不嫌害臊。”

元祐帝见周围已经有人注意到这边的情况,赶忙挺直身子,他拿袖子擦了擦石狮子,大声说道:“这宋府门前的石狮子还真有灵性啊,我就是拜了一拜,就能写出好文章,赶明儿我一定要将这石狮子好好擦洗一番。”

宋老尚书并没有戳破元祐帝的“此地无银三百两”,他只是在元祐帝临走时又补上了一句:“有‘昨日黄花’这个词吗?都多大的人了,小时候用错,现在还能用错吗?你回去把这个词抄上一百遍,明日遣人给我送来。”

没能在宋老尚书手中讨着好儿,还丢了脸面以至于大半夜地还在罚抄,元祐帝能喜欢南求问才怪呢。

原本元祐帝打算在太和城逛上几天,晾一晾那个“平生最得意”的南求问,可是猪崽没忍住提醒道:“我曾祖父惩治人的法子可是层出不穷的,要是咱们迟到的话,我曾祖父会不会杀过来,专门来作弄咱们啊?”

许是想起了什么可怕的回忆,猪崽的话让大家同时打了个哆嗦,就连白玉霄和雪中狸都赶忙埋起头,厚实的爪子挡住眼睛,生怕被发现,只有元祐帝还在硬撑着:“不会的,他一个小小书生能有什么大事?咱们就是耽误一两天又有何妨?这太和城,咱们肯定是没有第二次机会再来了,当然要好好地看一看。”

众人见元祐帝不松口,只好请出了大杀器——阿昴的眼泪。阿昴憋红了脸,使劲儿挤出一滴泪珠,呜咽着说:“爹,咱们还是快些赶路吧,俺不想被太师父罚去洗毡子,那可脏了,俺搓不动。”

阿昴仿佛已经看见了即将要摆在他面前的场景,那铺在地上的毡子,黑乎乎油淋淋的,用指甲一扣,黑泥和油渍能拉出长长的一条丝,而阿昴自己呢,就如同一头瘦弱的小黑驴,坐在小板凳上,俯下身子,不知疲倦地拿着小刷子不停地刷洗。阿昴越哭越认真:“爹,太师父可是说一不二的,咱们惹不起。”

元祐帝见阿昴哭得实在是悲惨,只得勉强点头同意:“行吧,咱们不逛了,这就走吧。”

没有元祐帝在后面拖后腿,众人马力,不是,驴力全开,紧赶慢赶总算是到达了大研。

大研虽是南诏的第二大城池,但论起瞩目程度却丝毫不输太和城。如果说太和城是养尊处优的贵妇人,那么大研就是眉眼含羞的新嫁娘。这里没有太和城的人来人往,灯火辉煌,却有着如春日江南一般的小桥流水,微风细雨,就跟阿昴入城时所说:“感觉在这里大声说话都是罪过。”

众人按照约定的时间抵达茶馆的时候,南求问已经喝了小半壶了。看着一群人,有老有少,急匆匆地走进茶馆里,不停张望,南求问的双腿止不住地颤抖,好半天都没站起来。不是他倨傲不去迎接,也不是他腿有疾,而是南求问实在是紧张极了。

即使南求问被宋老尚书称作“平生最得意”,但他却自始至终都认为他根本没那个底气和学问做人家的亲传弟子,也根本没资格与元祐帝和平王称兄道弟,虽然他的确是这俩人的师弟。南求问很清楚,元祐帝和平王是正儿八经被收徒,他则是耗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