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与选择(1 / 2)

大楚有福气 象耕鸟耘 1437 字 2023-06-02

“我爹一直闹着要退休,我都快记不清他都为此疯过多少次了。”容执放下心来,毫不在意地摆摆手,又拿起桌上的瓜子嗑了起来。

“你爹今年不也才四十五?位高权重的,又备受我爹信任,这种事别人想要还得不来,他怎么还整天一心想着退休呢?”老四也抓了一把花生“吧唧吧唧”地吃了起来。

容执挠了挠头,长叹一声,哀怨地说道:“这话说来就长了!”

众人一听这话,瞬间端上果盘,提溜这小板凳围了上来,整齐坐好,眼中流露出对八卦,不,是对“历史知识”的渴求,就连最稳重的曹安都不自觉地竖起耳朵。

于是,关于那过去的故事,又一次上演了。

这故事的开始还要追溯到元祐十八年。

那一年,北方大旱,草场干枯,北戎大军挥师南下。北戎军队以末河二十城百姓的血肉之躯为盾,迫使郭家军一直往南退。要不是宋老尚书说动西域反水撤兵,最后的胜负还真的不好说。总之,那场战役大楚胜得极其惨烈,郭家军死伤过半,当时的郭家军主帅,如今的平王也不幸坠马受伤,自此退出朝堂。

平王虽然伤退,但是北戎依旧在北方横行霸道,郭家军急需一个朝气蓬勃的新的统帅,于是,在元祐帝和那时还是大将的宋齐梁陈四大国公的提议下,刚满二十四岁的郭世子,郭子毅临危受命,担负起了重组郭家军的重任。

其实说起来,让郭世子接过郭家军的指挥棒并不是众人心血来潮,更不是无奈之下的选择,而是顺理成章,命中注定。

从年龄上看,郭世子少年将军,二十四岁是最好的年华。

宋齐梁陈四大国公普遍晚婚,他们的下一代们都还没有长成,当时年龄最大的齐世子也不过十五岁,才打过一场仗,而猪崽他爹娘,小宋将军和梁小娘,才十二岁,连战场都没上过,陈氏的弟弟,小陈将军连十二岁都没有呢。

于是,已经加冠的郭世子是唯一的,也是最好的选择。

从学识上看,郭世子是被平王和四位国公手把手教导武艺兵法的,他们早就将满身的军事知识都倾囊相授给了郭世子。

由于平王早婚,十八岁就生下了郭世子,而当时郭家军中一水儿的单身汉,于是郭世子这个小娃娃便成了郭家军中的金疙瘩,众人争着抢着要抱着玩儿,什么话都愿意跟这个不知人事的小娃娃讲。跟在军中老油条们的身边耳濡目染,郭世子真的是该学的,不该学的全都知道了。

这也就代表着,无论是明里的暗里的,阴谋诡计亦或是光明正大地比拼,郭世子都胸有沟壑。

从资历上看,郭世子在军营中待的时间说不定比大多数郭家军将领待的时间都长。

平王的夫人是齐国公的妹妹,她自小身子骨儿就不好,生下郭世子之后,平王怜惜夫人,不舍得她劳累,所以郭世子其实是被平王一手带大的。

郭世子还在襁褓之中酣睡,平王就兜着他去演武场了,郭世子还在牙牙学语,平王就把他安置在中军大帐中听战场上的炮火声了。所以,当郭世子满十五岁正式成为郭家军的一个普通小兵的时候,他比任何人适应得都快,很快就与士兵们打成一片,也几乎是上马便能耍刀进攻了。

作为“战神”的唯一子嗣,又有朝廷和军中前辈们的支持,再加上他本身就素质过硬,所以郭世子真的是异常顺利地接过了郭家军统帅的位置。

走马上任以后,郭世子并没有立马就烧“三把火”,而是按部就班地按照他爹平王的作风来管理郭家军。聆听前辈们意见的时候,他也不会忽略年轻将领的感受,郭世子真的是把“尊重”二字诠释得淋漓尽致。

不过郭世子只是继承就能重建郭家军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一点,郭世子比任何人都清楚。

元祐十八年的惨胜让他明白,郭家军必须要改变,不仅是为了大楚百姓,不仅是为了驱除入侵者,更是为了他自己,郭世子只有组建一支完全属于自己的,有着他郭子毅烙印的郭家军,未来这支军队才能配合默契,战无不胜。

可是郭世子想要改变实在是太难了,郭家军是由他爹平王一手从零开始组建,平王带着郭家军浴血奋战二十几年,无论是外界百姓,还是郭家军的将领士兵都认为,那帅旗上的“郭”字,是平王郭均的“郭”,而不是平王世子郭子毅的“郭”。

虽然郭世子子承父位,不存在任何阴谋纠葛,但这并不意味着,郭世子就可以在郭家军中我行我素,全盘改变。

平王是大楚的“战神”,若是郭世子鲁莽地将平王的痕迹擦除,那样不仅会使他自己成为众矢之的,甚至还可能引起军中哗变,所以他只能潜移默化地去改变,一个人拿着小小的橡皮擦一寸一寸地擦去帅旗上原本的荣耀。

受益于从小在军中的老油条们身边长大,郭世子十分清楚地知道该从哪里入手才既不显眼,不会戳到将领们的痛点又能达成改变的目的。

首先,中军大帐中属于他爹平王的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