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媳妇的祖母(1 / 2)

王宁再是个现代人,也在这个时代待了整整三年。两个丫鬟,一直跟在自己身边,行为举止她早就了如指掌。

她很清楚,绣屏在大房那边,应该打听到了什么,但是没说。她也很清楚绣屏会跟画屏说,然后画屏那丫头,应该又被气的哭了吧?

坐在床上,王宁笑着摇了摇头。

她之所以那么纵容画屏,不刻意去改她的性子,就是因为自己也是个容易在表情上露馅的人。

在这么一个大家族里,无论是主子还是下人,各个都是人精。像画屏这样的傻姑娘,是很少见的,但也是最赤诚的。

她愿意护着画屏,并不是因为画屏像她,而是因为画屏是最有可能被她同步的人。

王宁从未忘记过自己的目的,她想要的是温水煮青蛙,是从身边的人开始改变。

一夜无话,翌日一早,王宁去给贾母请安,一进门就瞧见一个老妇人,正坐在下首位。

这位置,有些奇怪,并不是贵客位,却也不是最下首。

王宁心中存疑,但只当是哪家的太太来访,笑着点了点头,便自顾先给贾母请安。

贾母让她起来,她落落大方起身,又问:“母亲昨儿睡得可好?我让秋萍给您这边也送了安神香,可用了?”

贾母摆了摆手:“我又没做亏心事,睡得好得很,不需要那东西。不过是你孝敬的,我便让人摆好了。”

王宁笑着点头:“您记着就行,莫放在库里吃灰,这香若是潮了,不好燃,便是燃了,也有股子怪味。”

贾母笑着骂了句:“就你啰嗦。”

王宁这才收了话题,转向那陌生的妇人,笑着道:“恕我年轻不记事,您老人家瞧着面生。”

那老妇人笑了起来,贾母在上首道:“你能认得她?她是我以往在宫里的旧识,有个几十年没见面了。不过你母亲见过她的,她是太后身边的姑姑,你唤一声张嬷嬷就好。”

王宁赶紧起身,毕恭毕敬行礼,口中称呼“张嬷嬷”。

张嬷嬷笑着侧过身,躲开让了半礼,又给王宁回了一礼,口称“二太太太”。

对方都不敢受全礼,王宁自然也不敢受,她让了全礼,又去扶人,嘴里道:“嬷嬷可折煞我了,您与母亲是旧识,我怎敢受礼。”

张嬷嬷扶着王宁的手,眼里全是笑意:“我记得太太是王家的长女?”

王宁忙道:“是,我上头还有一个兄长。”

张嬷嬷点头:“你幼时我见过,没想到一转眼都已嫁作人妇了。”

几人寒暄了几句,邢夫人这才匆匆赶来,瞧着她面容憔悴的模样,就知道昨晚睡得并不安稳。

邢夫人一进来,目不斜视,先给贾母请安,然后自己入了座,这才看到屋里还有别人。

“哟,这位是?”

贾母又做了一番介绍,与方才跟王宁说的相差无几,只是亲疏有别,比方才还郑重一些。

邢夫人一听,是位嬷嬷,顿时笑了:“您老好呀,既与我们老太太是旧识,平日就该多走动走动。您如今住在哪里,若是来回不方便,我们派人派车去接您可好?”

王宁一听这话,心里就咯噔一下,眉头微蹙,看向邢夫人。

再是个没见过大场面的,也没有这么说话的。

虽然对方只是个宫女出身,可宫女并不是都是出身低贱的下人。也有正经官家女儿送进去伺候个几年的,都不是什么丢人事儿。

即便放出来时都是二十左右的年纪,可这种宫女都是抢着有人要的。

邢夫人就算傻,也不至于傻成这样。她这话里,分明就是暗讽张嬷嬷是没钱没势来投靠旧识的穷人?

无论电视里还是书里,邢夫人都不会那么没脑子,再没吃过猪肉,你也见过猪跑吧?

王宁还在纳闷,就听贾母冷哼了一声。

王宁忙看过去,果然贾母满脸铁青,神色不愉。

“母亲,嫂子是热情了些,不过也是看在张嬷嬷是您旧识的份上。”王宁忙暗示贾母别在旧识面前落了自家人的面子。

贾母哪里听不懂她的意思,但却偏偏没有如王宁的意。“我倒不知当今国子监祭酒的母亲,还需要我们车接车送了。”

邢夫人一听这话,脸都白了,赶紧起身赔礼,又是道歉又是陪笑脸的。

倒是那位国子监祭酒的母亲张嬷嬷,笑眯眯的,一言不发,表情不动如山,看不出一丝不满。

王宁一听,也站了起来。

妈耶,这是她儿媳妇的祖母!

李纨嫁过来时,国子监祭酒已经换了,所以才称她为前国子监祭酒之女。

可如今的国子监祭酒,还是李纨她爹呢。

王宁对李纨的认识,只停留在书中的印象,说她家里只给她读了女巡女戒,因此贾珠死后,一直守寡带着贾兰,孤苦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