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放心(1 / 2)

李忠一家,被告了两头,一头是顺天府,一头是大理寺都察院。

顺天府,是青松去递的帖子。看到荣国府的帖子,顺天府府尹顿时就紧张了起来,一番查询之下,发现人已经被关进大理寺都察院了,又赶紧派人去沟通,准备提审。

大理寺都察院那头,倒是二话不说,就把人交给了顺天府。提审官又把自己这边收集到的证词,和李忠一家的证词,以及他自己的判断,全部交给了顺天府。

顺天府府尹一看,这还有啥不明白的?虽然证据一时难以找到,但李忠一家简直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这时候的判案,也不需要太多的证据,但凡你主家有账本,只要罪犯招供了,就能定罪。

顺天府府尹上来就是一通大刑伺候,李忠虽然没招,但李忠的妻子扛不住,三两下就给招了。

有了妻子的供词,再去威胁一下李忠的儿子和孙辈,也都全招了。

李忠是隔离提审的,压根不知道他老婆孩子这么没用,三两下就招了,待提审他时,他还在嘴硬,被顺天府府尹当场就打了四十板子。

四十板子打都没打完,顺天府的衙役本来这几天就忙得很,遇到这么嘴硬的茬子,他们恨不得一帮子打死得了。

于是才打了十几板子,李忠就扛不住了,连连求饶,招供说出了自己转移的钱财去了哪里。

顺天府这边结了案,立刻派人去荣国府报信。王宁这头还在吃午饭呢,听见人说已经结案了,吓得嘴里的肉都掉了。

“这就结了?”王宁赶紧放下碗筷,问绣屏:“怎么这么快?”

绣屏掩嘴笑道:“这还需要多长时间?若是别人也就罢了,至少也要在牢狱里待个十天八天的才提审。咱家的帖子递上去,顺天府哪敢怠慢?这不,李忠的妻儿先招了供,李忠就是再嘴硬,也扛不住几板子下去。”

王宁皱了皱眉道:“会不会他日后反咬顺天府屈打成招?”

绣屏嗤笑:“他有什么脸面?他贪墨的钱银都招了,妻儿也都招了,人证物证皆有。再说民告官先揭层皮,他是不要命了不成?”

王宁松了口气,不由感慨,这个时代的律法,有好也有坏。比如这不招就打,放在现代是绝对不可能的。

不但容易出冤案不说,还容易被人反告。

但这个时代就没那么多说法了,一言不合几十板子下去都是常有的事,也是她太没见识,太杞人忧天了。

得知案子已结,王宁心中的石头也放了下来。但追回的赃款,也不可能她全拿了。

这个时代,衙门帮你追回了赃款,你怎么也要分一些出去的。

这就不算贿赂了,而是给衙门的辛苦费。

虽然不是明面上的章程,但也是约定俗成的事儿,大家心知肚明而已,并不张扬。

李忠这些年,贪墨了近三万两白银,追回赃款总共就花了七八天的时间,待顺天府让人去查追回脏银时,王宁特地没派画屏,而是派了绣屏前去。

绣屏去了一趟,带了两万四千两白银回来。王宁见了点了点头,心道还好不算太黑。

一般这种上万的脏银,衙门不抠个一半走,是不会罢休的。

但因为是荣国府的事,顺天府也不敢做的太过,只拿了六千左右,算是给面子了。

倒是画屏看了,问了两句,得知顺天府扣了一些,还小声的骂了几句。直到绣屏把这里头的门道教给她,她这才消停了。

贾母也得知了这事儿,特地把王宁叫过去安慰了几句。

王宁听完贾母的话,笑眯眯的道:“别的不说,劳烦官差们也该给些辛苦钱的。六千银子,虽然不少,但说多也不算太多。母亲放心,这些我都省得。”

贾母点了点头又嘱咐她:“你嫁过来时还年轻,家里给的人看不住也是常事,莫因为这个,就对下头的人失了信任。”

王宁笑着应了,又说:“我还年轻,日后母亲多教教我就是了。”

自打王宁接了大厨房的差事后,她对贾母的称呼,就从老太太变成了母亲。

这倒并不是她为了巴结贾母,而是因为贾母待她愈发的亲近,她自然也愿意以真心回报。

家里头两个二媳妇,唯有她敢和贾母这般亲昵,邢夫人是万万不敢的。

倒不是邢夫人不想巴结贾母,她也想,但她身份极为尴尬,身为填房,她一声母亲叫出来,只怕贾母反而要恼她。

王宁原本还顾着邢夫人的感觉,一直跟她一样喊贾母“老太太”,但这些年下来,她也看开了,自己有王家女这个身份在,何苦去考虑别人的想法,反倒让自己束手束脚的不好过。

这头从贾母房里出来,正巧赶上邢夫人带着贾琏过来请安,王宁看了看贾琏,笑着道:“你这几日怎么不来找你哥哥,他前儿得了些玩意,还想着留给你一块玩呢。”

贾琏自王宁穿过来时,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