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9 章(1 / 2)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一晃三皇子福王孟泱已满了十岁。

这位福王殿下自一降生,便在明光宫由皇上亲自抚养,恩遇之重、圣眷之隆前所未有。其生母梅夷光原本不甚得宠,硬是靠着孩子一点一点笼络住了皇上,母凭子贵获封了贵妃。因着皇后称病不出,皇上亲自将宫权与皇后宝玺交托给了梅夷光,命她暂代皇后职司,掌理后宫壸政。

如今的后宫之中,梅贵妃风头之盛,便如第二个当年的史贵妃。与史贵妃的张扬跋扈有所不同的是,梅贵妃为人谦逊、御下宽和,哪怕是对着最低阶的宫女内侍,亦是柔声含笑,令人如沐春风,宫中上下提起梅娘娘来,无不交口称赞,与对史贵妃的又敬又怕殊为不同。

至于史贵妃,自从数年前的那一场风波后便彻底失了圣宠,只能靠着史家的势力维持些体面排场,特别是襄王就藩之后,原本为着从龙之功而依附史家的官员们都悄无声息地散了,史家在朝中的势力遂大不如前了。

好在,襄王就藩之后没过几年,襄国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平定了卢奴叛乱,还打通了经由卢奴通往许多外藩的商道,安全便捷的襄国运河和襄国全境对过往客商完全免税的优惠政策,更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吸引了各地客商蜂拥而至。到如今,全天下经商之家,若是谁家不曾养上几支取道襄国的商队,便会被视为做不起大生意的小门小户。

史家是襄王母家,与襄王府合作最早,借着襄国的勃然而兴攫取了最大利益,想在襄国商道上有所建树的巨贾富户,大多会主动靠拢史家、谋求合作。故而,史家虽然在朝堂上的势力有所收缩,但在巨贾间的影响力却又隐隐间大为扩张了。

宫里的人最是见风使舵,一见史家地位稳固,便又对史贵妃巴结起来,所以眼下昭阳宫虽大不如从前那般炙手可热了,倒也无人敢欺。

倒是皇后,这些年称病不出清元宫,过得比史贵妃得宠的时候还冷清。从前宫里人是只知有史贵妃而不知有皇后,如今是只知有梅贵妃而不知有皇后,总之不管得宠的是谁,皇后都是形同虚设一般。

梅贵妃执掌宫权之后,借着几处旱灾的由头,放了好几批宫女,将宫里知道她底细的旧人都放了出去,就连清元宫里也不例外,珠字辈的大宫女原本正是当用的时候,如今却一个都不剩了。皇后嫌宫里冷清,便又将沈婆婆召回了宫里当差,沈婆婆本是皇后在闺中的侍女,兜兜转转经过了许多年许多事,终究还是她陪伴在皇后身边,皇后对她的信任便越发与旁人不同。

这一日阳光正好,主仆二人正在庭院里散步,忽见一个宫女打扮的人步履匆匆地走了过来。皇后见了,心中一阵气苦,心想自己便是再落魄,也是堂堂正正的皇后,这里也是堂堂正正的中宫,怎么就容得一个陌生宫人随意乱闯了?!

沈婆婆站在皇后身边,觑着她神情不好,连忙大喝一声:“皇后娘娘在此!那宫女还不止步,这里不是你能横行的去处!”

来人却恍若未闻,三步并作两步冲着皇后走来,就在沈婆婆正要大喊侍卫护驾的时候,来人一巴掌糊到了她的脸上,低声叱骂:“糊涂的东西!给我闭嘴!”

皇后觉得来人的声音有些耳熟,正思索见,便见那人将遮面的兜帽掀开来了一线,皇后与沈婆婆俱是悚然一惊——这个乔装闯入清元宫的人,不是旁人,竟然是他们的老熟人史贵妃……

史贵妃飞快地又将兜帽围上,对皇后低声说:“我有要事,快找个清静地方说话。”

如今清元宫里的宫人,都是梅贵妃执掌宫权后选上来的,要想找个能说话的清静地方着实没那么容易。皇后思来想去,干脆带着史贵妃回了寝宫,说是要午睡,不叫人打扰,命沈婆婆将人都带了出去,然后对史贵妃说道:“你长话短说,我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

史贵妃摘下兜帽,抬头四处打量了一番,见这寝宫之中收拾得干净整洁,日常用物都是簇新的,但颜色用的居然多是皇后最厌恶的黄色,纹饰图案也以梅兰竹菊为主,不见了皇后喜爱的富丽牡丹,可见这里虽是皇后寝宫,但能做主的显然根本就不是皇后本人。

史贵妃“啧”地一声摇了摇头:“我还当皇后娘娘的日子过得多少能比我强些,如今看来竟是还不及我呢,至少我宫里可容不得这种碍眼的东西。”说着,她抬起下巴一指黄色床帷上绣的腊梅纹饰。

皇后皱起眉头,没好气地说:“你到底有什么事?没话说就快出去。省得让人瞧见了,又要生事端。”

史贵妃嗤笑了一声,说起了正事:“我瞧着皇上和梅夷光不太对劲。”

皇后听了这话只是冷笑:“怎么,你专宠了二十年不觉得不对劲,如今换了旁人,你就瞧着不对劲了?我看是你身上的醋味该收收了吧,太熏人了。”

史贵妃“嗨”地一叹:“几年不见,你还是这么目光短浅,眼睛里只看得见这点男男女女的小事。我说的是,皇上的情况不对劲啊。”

皇后一怔,倏地沉默了下来。皇上自登基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