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兰州佛郎机炮(1 / 2)

大宋教书匠 文佬 1127 字 1个月前

随着西北马路网络的不断完成,大宋内地的马路网络建设也全面发动起来。

水泥这种东西,一开始还被某些人诟病,甚至被认为颜色晦暗,影响风水。

钟粟听了只觉得可笑,如果这么思考问题,那这些人真的只能活该走那些一下雨就稀巴烂的路。

朝廷要花大力气推广的东西,少数人的抵触是没有意义的,只要让他们感受到了好处的时候,自然可以封上他们的嘴巴。

现在,路上贸易从西北一代向南延伸,海上贸易从明州港和广州港为两个中心,逐渐往北方辐射。

这一年之中,大宋的不少州府,都活跃着各种肤色服饰的外国人,他们可能来自某个西域小国,也可能来自东南亚某个热带国家,他们带来的货物千奇百怪,除了让大宋人赚到了钱财外,也让大宋人的眼界变得更加开阔。

在繁忙的货物运输贸易中,也活跃着不少专门为军中搞运输的队伍,他们正常情况下和一般的客商没有多大的区别,甚至他们的确会携带一些货物,在一些集散地进行销售。

这样做的意义,都是为了掩人耳目,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将那些重要的军事物资,运抵边地的大军之中。

这是一场谋划已久的战争,而且只能胜

利不能失败。

所以,就算是局部战争,也要做好全面战争的准备。

粮草的问题已经不再是问题,毕竟边地的各类高产作物就能满足军队供给的半壁江山,然后加上几处生产建设兵营的粮食生产,还有大量的生猪养殖和金华火腿炮制之类,就算是最远的也就是个一日的路程,四通八达的马路让这一切变得极为便利。

粮草可以勉强就地解决,但军械就不行了,这种东西可不是说随便建个工坊就行的,有些充满高科技的武器,只能让可靠的人来生产。

就像夏州的那处西夏人原来的兵工厂,里面有着不少的西夏人,虽然这些人已经毫无悬念地投靠了大宋,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如果他们中随便出一个叛徒,将大宋火器的一些秘密泄露给契丹人,那就有些麻烦了。

虽说钟粟觉得契丹的仿制能力实在不怎么样,但那只是现在,如果一时之间不能将契丹人打垮,他们再卧薪尝胆个十来八年,谁知道会不会突然整出来,然后反过来对付大宋。

所以这样的地方,只能尽可能生产一些常规类武器,就算传出去,也是麻痹契丹人,让他们觉得大宋的先进武器数量缺乏。

如此以来,最尖端的武器,比如说新研发的佛

郎机炮,还是得依赖大宋最早的那一批广备攻城作。

比如太原、兰州、成都和幽燕几处成立的广备攻城作,这里的工匠都是多年为大宋奉献力量的可靠人,出现问题的可能性较小,让他们生产尖端武器最为妥当。

但这样以来,就存在运输的问题。

钟粟的办法就是,让这些东西的运输,尽可能和各类普通商品混杂在一起,甚至和商队一起出发。

或许,契丹最终会发现大宋的这些做法,但只要能瞒住一天算一天,他们晚发现一天终归是好事情。

战争就是这样的,“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既然拥有了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就要充分地用到地方上。

这种源源不断小规模的运输,看起来效率低了些,但胜在隐蔽性强,很难被契丹的皇城司侦知。

再说,常规性质的武器,现在就地便能完成补给,需要长途运输的仅仅是那些佛郎机炮一类的尖端武器,其实也费不了多大的功夫。

只是,这种武器的产能实在有些地,知道现在,三处广备攻城作全力制造,才刚刚突破六十门,距离百门以上的目标还有一

定的距离。

钟粟后来也认真衡量了一番,起初定下的百门佛郎机炮,其实是不够用的。

一方面从现在开始,军中在得到炮时便要进行发射训练,等到训练得七七八八的时候,这一批炮估计也就费了,还得补充新的。

如此一来,所谓的百门目标显然有些保守了。

不过,就算是批量制造有难度,随着一批批的不断完成,到了后来生产速度一定可以加快,只能考虑先满足训练,接下来再考虑实战。

至于那些已经打废的佛郎机炮,必须尽快回炉,否则也有可能成为泄密的因素。

经过一番发射训练,钟粟再次得到了一个意外的消息,兰州广备攻城作生产的佛郎机炮,虽然没有成为最早成功的,但质量却是最好的。

说出来其实没什么意外,因为兰州广备攻城作制造佛郎机炮的原材料来自白银产的铁,工匠们大胆地进行了一番实验,在铁中掺入了一定量的铜,虽然成本高了一些,但耐用性似乎得到了改善。

钟粟一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