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北地治理方略(三)(1 / 2)

大宋教书匠 文佬 1158 字 1个月前

汴京大学观澜亭中,一壶上好的君山银针雾气袅袅。

君山银针属于黄茶,微发酵,这种茶别说是在大宋了,就算在后世,产量同样很少。

最主要的一个方面是产区较少,后世少,大宋就更少了。

另外,就是与闷黄的工艺有关。

闷黄这道工序是将杀青过后的茶叶用纸包好,或堆积用湿布盖上时间的把控上,视具体情况而定。

闷黄工艺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闷黄太过,就成了黑茶,闷黄不够,就与绿茶相似,失去了专属黄茶的特点。

可偏偏这种产量很低的黄茶,居然是钟粟的最爱。

不过这些事情却难不倒知己遍天下的老苏,他是吃货没错,但也喜欢喝茶,今年偏偏搞来了两斤黄茶君山银针。

这几天他看到了北地治理方略后,知道是出自钟粟的思考,一高兴便邀请钟粟来喝茶,顺带得瑟一番。

“老苏,挺会享受啊,都能搞到这君山银针,钟某佩服佩服。”

钟粟显然有些吃惊,这东西他在大宋来就没想过,他知道太难了,如果透露了自己的这个喜好,自己的徒子徒孙必定会想方设法去找,那就有点不好意思了。

可他偏偏和苏东坡聊天的时候说起过一次,苏东坡是个吃货,对茶叶也颇为感兴趣,居然动用了一些搞来了

两斤。

没错,不是二两,而是两斤,听起来不多,但这可是非常稀有的黄茶。

后世各种黑茶之类牛吹得满天飞,实际上真正上好的黑茶也没有那么多,当然比起黄茶还是多不少的。

老苏到底是从哪里搞来的,他不说钟粟也不问,享受就是了,临走时再勒索一些就行了。

“你小子果然懂行,居然知道这是君山银针,老夫不服不行啊。”

后世就算喜欢喝茶的人,也未必一定知道黄茶,苏东坡现在觉得奇怪,其实一点儿也不稀奇。

“老苏,别以为你无所不知,要知道这天外有天……”

“行了行了,你见识广博,老夫自叹弗如好吧,不抬杠了,说点正事。”

“你是想问北地治理方略的事情吧?”

钟粟一开始就猜到了,只是两人想着习惯一见面先扯淡,然后在切入正题。

其实别说是钟粟了,李清照和老苏见面,往往三句一过就开始互撕,李清照最喜欢针对的就是老苏的诗词不讲格律,非常随意,老苏则说李清照过于拘泥。

除了这个之外,两人都是学究天人的人物,一旦开始施展大招,汴京大学所有师生只能躲在角落里瑟瑟发抖。

两人的学识实在太过广博,一开始或许还能旁听一番,但说着说着,各种稀奇古怪的典故文

章就出来了。

到了这个时候,完全就是两个寂寞高手的一对一,其他人别说参与了,有时候完全听不懂。

当然,这个时候也是大家最享受的时候,两位决定高手就差决战紫禁之巅了,这样的场景实在太难的,偏偏在汴京大学就能遇到。

很多人就担心两人突然罢手,所以一个个凝神静气,深怕早早结束。

两人开战的结局,往往是被李师师的一壶香茶打断,毕竟两人都是内力深厚型选手,想要决出胜负可没有那么容易。

李师师可是个聪明人,她非常会把握时候,有时候她忙的时候,芸姑也会及时出现。

说起来,芸娘芸姑两人被钟粟救回之后,芸娘一直在打理艺术学院的事情,芸姑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她师承李清照,也算是有福气。

一晃眼,现在都已经十五岁了,因为没有父母的缘故,她比一般的孩子好懂事得多,所以每当老苏和李清照争论不休的时候,她总会用自己的办法化干戈为玉帛。

对于这芸姑,李清照自然非常喜欢,但老苏同样觉得喜欢,两人可能不买别人的账,但芸姑总有办法化解两人不可开交的局面。

老苏现在的日子无比逍遥,他现在基本处于不问世事的状态,但偶尔也会关注一下朝廷的风向。

之前一

次,大宋灭了西夏后,老苏连醉三天。

这一次,北地治理方略出现之后,老苏显然嗅出了一些不同寻常的地方。

“你又知道了,的确如此,老夫总觉得,这北地治理方略显然不仅仅是针对原来的西夏之地啊,不知道老夫猜的对吗?”

苏东坡说完,放下了手中的茶碗,盯着钟粟问道。

“什么都瞒不过你的眼睛啊,苏大学士就是苏大学士,那你在猜猜,这北地治理方略会针对谁?”

这其实就是明知故问,谁料到苏东坡开口便道:“名为针对北地,实则图谋天下。

大宋火器已成,骑兵之威已经式微,我大宋只要有这个心思,可以说无往而不胜。”

苏东坡果然看得明白,要知道他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