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祖宗成法就是个屁(1 / 2)

大宋教书匠 文佬 1082 字 1个月前

“陛下,镇国公不知去向。”

什么玩意儿,什么叫不知去向,变成蝴蝶飞走了?

“怎么回事,立刻带人去镇国公府看看啊。”

“回禀陛下,已经看过了,镇国公府已经没有了一个人,连看院子的都没留下。”

李乾顺一听,缓缓坐倒,果然,不该发生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堂堂镇国公,居然在国家有难之时不知所踪,立刻派人去找。”

李乾顺随即站起身子,他知道此时不能乱,自己更应该保持镇定,不然就真的全完了。

“无妨,我等继续研究这作战方略。”

几名王公大臣本来已经振作起精神,谁料到镇国公已经早早跑路,只是李乾顺想必无比恼火,大家便耐着性子看向了舆图。

……

“这就好,终于动起来了。”

一向镇定的尉迟恭铭显得很是激动,窃取情报这种事情,有时候就得随缘,上次炮制了保靖王事件,已经在西夏掀起了巨大的风浪,但这次的镇国公出逃,显然为摧毁西夏的上层建筑,大大加了一把火。

所以,制造混乱有时也是一种颇具杀伤力的做法。

不得不说,他们选对了人。

镇国公的爱财惜命,决定了他不可能留在兴庆府和西

夏共存亡,他也有自己的打算,西夏如果挂了,大可以投靠契丹,反正自己有的是钱,到时候还可以继续过着无比安稳的日子。

他选择的方向,之前已经想好,那便是一路向北,然后折而向东,最后在夏辽边境安顿下来,边境地区,恰好还不是什么必争之地,最适合颐养天年,万一不妙可以果断进入契丹境内,那边他已经派人联系好了。

虽然听说那里盗匪不少,但自己勇悍无比的三百家丁可不是吃草的。

镇国公在暴风雨来临前夕逃跑的消息迅速传了出去,这对于已经如惊弓之鸟的西夏无异于一记重锤。

大多数人则更加聪明,有保靖王珠玉在前,所以转移家财才是第一位的。

至于自己,暂时还可以继续留在兴庆府,他们不相信李乾顺真的连一丝后手都没留。

反正大宋军都还没有开始进攻西平府,何必急着立刻逃跑。

其实,就算谁都不说,西夏贵族逃亡的大体方向基本是确定的,那便是一路向北,最简单的一个道理,黄河此时是向北流的,逐水而居才能确保或者。

他们已经有了一个模糊的概念,如果大宋攻破了西凉府,那便毫不犹豫退至乌海,或许,大

宋得到了西夏的腹地,便可以谈一谈两国罢兵的事情了。

镇国公的嗅觉还是足够敏感,就在他北逃还不足十天的时候,胡世将率领的大宋军展开了对应理的强攻,折可适的永兴军则突然占据了溥乐城,种师道率领中军从白池城出发,三路大军形成了对西平府的合围。

狄云飞则率一支辎重部队沿着灵州河北上,随时打响攻击西平府的第一仗。

至于南面的静塞军司控制范围,为了援助西平府,周围早已成为了一片无人区。

李乾顺的策略也已经确定,不惜代价死守西平府。

西平府,在大宋还有一个名字叫灵州,后世叫吴忠市。

灵州的地理位置在西北地区占据着中枢纽带的地位,在隋唐时期,灵州一直被当朝者特别重视,因为安史之乱的节度使治所就位于灵州。

大宋在建国之后,宋太祖以“羁縻政策”,去赢得与党项族的和平相处。

继而到太宗时期,党项族李继捧的弟弟李继迁却不愿再被宋朝所牵制,加之又得到了契丹的支持,因此在平夏地区很是牛气。

为了扩大党项的势力范围,李继迁决定向西发展,于是将灵州作为一个务必取得的目标。

灵州的未来

,一度成为了北宋朝堂热议的话题,自然的分成了两派,一方认为,应该安抚李继迁,尽量去维持和平的状态,保存当地的百姓;另一方则看出了李继迁的真实目的,让其留在灵州会造成大患,而灵州作为西北的要塞,必须保全。

大宋对灵州模棱两可的态度,最终的结果当然是失手,此后,大宋也多次考虑过收复灵州。

元丰四年,大宋派出四十万大军,五路出师,大举进攻西夏,收回灵州自然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战略目的。

但此战却存在一个最大的问题,大宋五路大军并没有统揽全局的主帅,缺乏统一指挥,加之长途奔袭,粮饷不继,以致最终失败。

灵州之战时,部分宋朝大臣反对大军进攻西北,全面防御的国防战略已经深入人心,就算而那些支持进攻的朝臣在提出策略的时候,也倾向于保守,并没有彻底消灭敌人的决心。

大庆殿大朝议,这样的思想再次冒头。

所以就算是已经感觉到四面楚歌的李乾顺,仍然觉得西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