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救国图存募捐大会(1 / 2)

大宋教书匠 文佬 1123 字 1个月前

西夏皇宫,李乾顺快要疯了。

就现在军报来看,西夏处处告急,处处烽烟。

这到底是怎么了,大宋军怎么突然变得这么难打起来,原来可不是这样的。

没有人告诉他怎么回事,但从各处的军报来看,大宋军就跟吃了大药一般,只要见到西夏军卒,就像见到了心仪已久的女子,只是不同的是,他们会在最短的时间砍下西夏军卒的头颅,嘴里似乎还在含着一个数字。

好在李乾顺还不知道,如果知道的话,他或许会真的疯掉,因为宋军喊的居然是宰一个西夏军,军功折合之后值多少铜钱。

军功计算在此之前,因为武人的地位太低而水退船低,但现在就不一样了,有钱了自然可以提高,所以这也大宋军士积极性高涨的原因之一。

而西夏这种游牧民族则不一样,军功计算很是混乱,如果运气不好遇到贪心的将军,军士便只能吃土了。

到了这种境地,李乾顺已经考虑不到这些了,大宋攻势一拨猛似一拨,但西夏军却每天都在大量伤亡。

现在能做的,便是继续向契丹求援,至于那暖泉峰惨败的事情,李乾顺在求援信中压根没提,这绝对是契丹人心里的痛。

契丹接下来会怎么做,李乾顺没有任何把握

,但当前的危机却只能靠自己。

一番商议之下,大家都把目标放在了铁鹞子军上。

李乾顺也想到了,但这可是西夏的底裤,一旦铁鹞子出手,那便是要拼老命了。

西夏总计才两百多万人口,连宋朝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在经济上,大宋一个稍大点儿的州府就能秒杀西夏,但就是这么一个国家,让大宋头疼了百余年。

西夏的常备军只有十万左右,其中,西夏皇帝直接指挥的军队有三万多人。其余的7万军队,由各地的部落首领管理,也就是十二军司,毕竟西夏属于一个半游牧半农耕的政权。

在西夏皇帝直接控制的三万多军队中,就包括了铁鹞子,铁鹞子总计只有三千人,属于精锐中的精锐。

按照西夏的规矩,铁鹞子的官兵全部来自于拓跋部落,而是官兵们采用了世袭制度。也就是说,父亲是铁鹞子官兵,儿子成年以后接班。

与其他的西夏军队相比,铁鹞子在各方面的待遇都是最好的。在战争中,铁鹞子起到了冲锋陷阵的重要作用。例如好水川、三川口的两次大战中,都是铁鹞子冲锋,才彻底冲散了宋朝军队的阵型。

对付骑兵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拥有骑兵,可是大宋军队没有,这就如同坦

克冲入了步兵阵地,步兵没有多少办法。

铁鹞子全部采用高大的战马,士兵也是全身铠甲,然后十匹战马练成一排。西夏的骑兵根本无法逃跑,宋朝士兵也是一样。在防御战中,宋朝军队可以利用堡垒和床弩对抗西夏骑兵。但是,在进攻中则没有多少办法。

所以问题出现了,大宋和西夏和契丹的作战中,即使击败了敌军,也根本没有能力围歼敌军,因为敌人是四条腿,步兵根本就追不上,而且骑兵反复冲击几个回合之后,大宋的步兵大阵就松散了,骑兵再正面突击,大功告成。

鉴于铁鹞子的巨大作用,辽国的铁林军进行了改进,改进的样板就是西夏铁鹞子。

虽然大家都想到了铁鹞子军,但此时却没有人说话,就算那些平时趾高气扬的西夏大贵族也在看风色。

李乾顺也看出了所有人的疑虑,铁鹞子军是他的直属部队,除了他自己,别人无权调动。

在他苦口婆心想让大贵族们出钱发展西夏新式武器的时候,大贵族们选择了保存力量,这些大宋打来了,大家变得束手无策。

其实最让人头疼的是,原来西夏仗着骑兵之利,大宋根本不敢野战,现在可好,大宋军队已经没有了不敢干的事情,这也是

西夏朝廷最担心的问题,就算派出了精锐的铁鹞子军,就一定能够获胜吗?

这个问题原来根本就不是问题,现在却变成了最大的问题。

两次平夏城之战中,只要不是面对大宋的城寨,铁鹞子军简直就是所向披靡,不存在对手,但现在今时不同往日,大宋军都不屑于打守城战了,是专门找西夏军野战。

如此之下,西夏反而更加不敢贸然派出铁鹞子军了。

大宋的骑兵依然短缺,但他们现在的做法是实力平推法,就像横山之战中,大宋各支部队,人数并不算多,但却拥有让西夏骑兵胆寒的新式武器,管你是骑兵还是步兵,一通“没良心炮”打过去,都倒在地上了,就是能爬起来的也早已斗志全无。

除了“没良心炮”之外,大宋的新式武器花样不少,西夏军方技术人员至今都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

最让西夏军郁闷的是,至今为止,西夏军居然没有缴获一样大宋的新式武器,根本没办法开展逆向研发。

“宋军如若打到西平府,朕便让铁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