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总赘婿出仕(1 / 2)

大宋教书匠 文佬 1049 字 1个月前

如若放在以往,钟粟推荐潘意补朝中实缺,恐怕立刻就会喷个半死,别说是刘御史这种老谏官,就算高澄那样的人,也必定会义无反顾地迎头痛击。

潘意是谁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身份问题,对事不对人,这才是关注的核心。

但现在的形势显然已经有了微妙的变化,大宋原来的那套祖宗成法虽然没有土崩瓦解,但也在随着形势的发展,这种约束力已经逐渐减弱。

不说别的,钟粟能够抵达侯爵这个位置,其实就是一个异数,要不是他早就和赵佶认识,或许宋哲宗赵煦挂掉后,虽然不至于被立刻削去爵位,但也很可能被冷落,最后落得个萧索凄凉的境遇。

当然,有些时候只能说是事在人为,钟粟所做的几件大事,足以对大宋形成乾坤逆转的影响力,而且目前来看,换作其他任何一个官员也是无能为力的,这样一来,他的话语权反倒显得无比重要,就连曾布都隐隐觉得,这样的人最终结局必定是宰执天下,配享太庙也没什么争议。

所以,那怕资历颇深的刘御史,也只是出言提醒。

“钟侯,让驸马去带禁军,似乎有所不妥,虽说潘将

军在大比武现场体现出了惊人武技,说他勇冠三军甚至都不过分,但是——”

张商英看到一片沉默,小心地说了一句。话都还没说完,便已经引来了赵佶惊讶的眼神。

当然,曾布和章楶却向张商英投来了神秘一笑,但张商英似乎什么都没看见。

章惇却是轻叹了一口气,这种高深的说话艺术,就算在曾布身上也不多见,他觉得自己望尘莫及,能听懂已经很庆幸了。

至于刚才还在提醒赵佶的刘御史,大概因为年龄大了有些犯困,居然双目半睁半闭,似乎什么都没听到。

“张卿家刚才说什么,难道那出手挡住流矢的之人便是潘将军?”

本来观摩现场大显神威这种事情,赵佶不可能不过问,主要是一方面没有发生人员伤亡,另一方面禁军的糟糕表现一直是关注的焦点,所以并没有过问何人在现场炫实力。

此时听到居然是左卫将军潘意的手笔,潘意的祖上对大宋立下了汗马之功,潘美封为郑王的事情赵佶当然知道,可见钟粟推荐潘意显然不是无的放矢。

张商英看到赵佶来了兴趣,觉得此事显然有希望,接着说道:“当时场中情势突

变,眼看流矢将至,左卫将军潘意恰好也在观摩席,他一把夺过一面盾牌,凌空一跃将流矢挡住,化解了一场危机。”

张商英再次见到描绘了一下当时的场景。

“说来惭愧,当时那支流矢便是奔着老臣而来,当时老臣只觉得眼前一花,左卫将军潘意已经出现在了眼前。”

欧阳宗文捋着胡须说道。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

赵佶此时才完全搞清楚了当时无比惊险的一幕,那流矢当时虽说已经是强弩之末,但在没有穿护甲的情况下显然后果难料。

简单来说,潘意出手,保住了一位大臣的性命,但细细想来,潘意此举,自身也承担了巨大风险。

“潘意功劳卓著,着礼部重重赏赐,只是他乃我大宋驸马,去三衙当一个副将,到底妥当吗?”

赵佶离开御案,在大殿中踱起步来。

“要说这驸马为官为将,其实古已有之。”

章惇这次反应快了一步,他猜测赵佶显然有用潘意的意思,只是囿于惯例不便明说,这么说其实就是希望大臣们能够找到一个理由。

“有吗?说说看。”

赵佶一听,回到了御案坐定,章惇趁着这个机会看了曾布

一眼,曾布当即心领神会。

“汉将军卫青,娶平阳公主为妻,还是汉武帝亲自下诏。

卫青出身低贱,自小就给人家做牧童,受尽苦楚。成年后,又做平阳公主的骑奴,公主出行时,他骑马相随。

此后,他的姐姐卫子夫被选入宫,得到武帝宠幸,他才被提为太中大夫。由于他精于骑射技术,常随武帝外出围猎,很得武帝赏识。

匈奴骑兵大举入侵,汉兵分四路出击,其余三路皆失利,只有卫青一路在龙城之战获大胜而归。武帝大喜,封他为关内侯。

后来,匈奴再分三路大举南下,爆发漠南之战。卫青利用右贤王傲慢轻敌、麻痹大意的弱点,乘夜奔袭,围追堵杀,又获大胜。

捷报传到长安,汉武帝喜出望外,特派使者赶到边塞,拜卫青为大将军,统帅六师。漠北之战,卫青、霍去病重挫匈奴,迫使匈奴不敢南侵。

官家,前朝汉能如此,我大宋似乎也可效仿之。”

曾布笑着说完了卫青的故事,但对其中一点显然故意忽略了,那便是卫青其实是在建立了赫赫战功后才被汉武帝下诏迎娶平阳公主为妻的,这里显然有汉武帝的权谋。

对于这个细节,满朝大臣恐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