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直聘大会(1 / 2)

宛城的修建,严格按照李辞的图纸,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功能,核心宗旨只有一个,就是“皮实耐操”。

据点的整体思路,与普通据点大同小异,四四方方,围墙厚而高。

唯一的创新,就是在城墙顶部外围,向外延伸五尺。

若是发生攻坚战,敌人依靠钩锁,想要强行登墙,就会因此悬空,双脚无法蹬住城墙发力,增加登墙难度。

但这也注定了,宛城据点前期,只能应付小规模敌军袭击,无法抵抗大军。

想要确保宛城据点的安全,就只能依靠京畿驻军的威慑力。

至少在李辞看来,禹城叛党不会为了拔掉一个小据点,派出精锐大军。

修建据点,并非一日之功。

趁此期间,重铸骁武营的计划,也徐徐展开。

以李辞现在的实力,还无法调度和支撑规模庞大的军队,因此骁武营人数不宜太多。

战卒只需五百足矣,在此基础上,扩展一千仆从军,两千后勤人员,共计三千五百人。

战卒是核心中的核心,但李辞身边附和重甲战卒标准的士兵,却少之又少。

为了培养战卒,李辞不仅下了苦功夫,还砸下重金

让沈长青,以“培养栋梁”之名义,在京畿一带,广罗精壮青年。

标准共有三个,首先必须是贫民出身,其次年龄拥有严格限制,十五到十八岁之间,身高必须达到六尺,最后是底子足够干净,想要进行严格的身份审查。

出身和背景倒还好说,唯有“身高”这个硬性标准,极为苛刻。

如果是名流贵族子弟,因为自幼吃喝不愁,身体素质自然没的说,但普通老百姓,普遍缺乏基本营养,以至于身材矮小。

六尺,对于平民而言,已经是鹤立鸡群了。

寻觅数人,倒还好办,一口气凑齐五百大汉,无异于困难重重。

但身高是硬性标准,决不能有任何含糊,身高决定了上限,只要身高达标,经过后天训练培养,就可以变成孔武有力的壮汉。

王府亲兵虽然战斗力强,但都吃了“五短之躯”的亏,注定当不了抗线的重甲战卒。

经过沈长青数日寻觅,多方打探,涵盖王都附近的四个县,也只凑到三十个符合标准的青年。

虽然距离指标相差甚远,但李辞却极为重视,直接让沈长青把这三十个青年连同家人,一并带到北山豚牢,进行

当面招聘。

在沈长青的带领下,百余平民,拖家带口,沿着山路往上走。

看着逐渐出现在视野里的豚牢大门,众人心里阵阵打怵。

他们勤勤恳恳,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从未想过什么出人头地,能够把家里的一亩三分地打理好,就是首功一件。

见过最大的官员,就是县令,遇到最有权势的人,就是当地的乡绅。

结果就在他们准备下地耕田时,家里却突然来了一位贵客,指名道姓要让他们的儿子,来北山豚牢当兵。

也不知道究竟是惊喜,还是惊吓!

一路之上,众人议论纷纷,尤其是听到豚牢内时不时传出一两声“嘶叫”,他们心里更发虚了。

“咱们该不会是被……抓了壮丁吧?”

“应该不会,听说世子在王都名声不赖,而且沈公子也说了,咱们撞大运了,飞黄腾达的机会,直接砸在头上,只要能把握住,下半辈子全家老小都衣食无忧。”

“说的比唱的好听,具体是什么情况,谁知道?这些权贵,向来把平民百姓当成蝼蚁,有几个真心在乎咱们的死活?”

“就是!莫要轻信谣言,只要是权贵名流,就没有一个是

好人!”

“说是飞黄腾达,结果还不是要把咱们家里的劳力抢走?到时候苦的还是咱们。”

听着众人的议论,同行的沈长青也不解释,只管带着他们往豚牢里走。

经过大门时,众人心头又是一颤。

这豚牢对外宣称是养猪场,实则却是军营,其中披甲执锐,成群结队的士兵,目不暇接。

而且由于这些新兵,曾数次参加过京中的“械斗”,虽然谈不上经验丰富,但身上的戾气,却极为强烈。

一众百姓心里阵阵哀嚎,被世子盯上,恐怕家中的劳力是保不住了。

他们来到校场中央,惊讶的发现,校场上竟然摆满小凳。

在沈长青的安排下,所有来到豚牢的百姓,全部入座,他们只觉得如坐针毡,不明白李辞究竟要搞什么鬼。

与此同时,三十个小伙子,被带到校场前方,零零散散的列队,等待李辞的检阅。

终于,在众人的注视下,一个清瘦身影,出现在视线里。

“这就是世子?”

“没想到竟然如此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