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关引(1 / 2)

临近年关,晋阳城里也开始张灯结彩,预备着迎接新年,这里虽是边城民寡,远没有洛阳繁华,但这几日也开始熙攘起来。

城中戏台子也搭上了,街道上每日都有置办年货的人往来,许多人家门口也都挂上了大红灯笼。

姬婴自从到了晋阳,便没再出园子,这日她在园中阁楼上登高眺望,才看见了晋阳城内这幅热闹景象。

在楼上呆了片刻,一旁察苏就要挽着她回去:“咱们还是进屋吧,我总担心你再受了风,好容易大安了,可别再闹出不好来。”

姬婴轻轻笑了一下,也没说什么,同她一起从阁楼上下来,又回到了院中暖阁里。

这日是除夕,园中女使们已事先剪了不少窗花,姬婴一见也来了兴致,提笔写了三幅对联,其中一幅叫人张挂在外堂上,另外两幅则贴在了她和察苏的院门上。

到了午后,开始有城外柔然大营来人往园中抬东西,羊狍獐鹿,新鲜瓜蔬,蜜饯点心,还有漠北的奶酪酥糕等物,十分丰盛。

察苏早带了人在前院备办下三张席面,因有息尘和静千两位出家人在此,她也提前细细问了有哪些忌口,得知她们这一派仅戒五荤三厌,也遣了人到外间大厨房叮嘱并检查菜品。

阿勒颜是申时进城的,见园中各处都挂了灯,贴了窗花,又见外堂上贴着对联,满满的中原气息,也感到有些新奇。

他一共只来过两次中原,第一次是八年前,第二次是现在,上一回来时是盛夏,所以这次是头一回在中原过年。

这日前来昭文公主园中赴宴的,除阿勒颜和城外两位柔然领兵主帅外,还有晋阳府衙几位高官,此外还有和亲队伍中的一众使臣。

人不算多,分为三席,两个外席一桌坐着晋阳府衙的官员和洛阳来的使臣,一桌坐着柔然使臣和大将,内席则是姬婴坐主位,息尘在客位,随后依次是阿勒颜,察苏和静千。

这些日子柔然大军驻扎在城外,与城中府衙和戍边军队还算是以礼相对,虽然从前漠北的战火也曾险些烧到晋阳城下,但如今两国讲和,少不得化干戈为玉帛。

何况从前与漠北还有燕北七州相隔,如今燕地被占,晋阳被迫变成了边城,往后要跟柔然打交道的时候还多着,所以那一桌晋阳府衙的官员,在这一晚入席时,都显得颇为谦卑。

而柔然那边自恃强权,自然带了些傲慢之色在脸上,但因有四太子在此,所以面上该讲的礼节也都不敢疏忽。

与外面那两席的生疏客气不同,今日内席气氛却是十分融洽,全赖着察苏活泼好客,又见兄长这日也不似平常冷漠,尤其当着息尘道长,甚至还多了几分恭顺,察苏也有些意外,遂更加来了兴致,席间膳毕还张罗起要耍酒令。

原本过年也该热闹些好,众人便都依她,酒过三巡,阿勒颜起身又敬了息尘一杯酒:“边地没甚好酒菜,委屈仙长在此过年,若来日得空,请仙长到我们草原走走,我必倒履相迎。”

息尘呵呵一笑,喝了杯中酒:“四太子有心,等来日北境安稳了,山人一定去。”

因席间说话像是旧相识,勾得察苏好奇起来:“从前我就听说过,阿兄十岁那年中过一次奇毒,父汗连后事都着人备下了,后来我娘私自套车带了阿兄过境往中原求医,说认得一位故人必能解此毒,几个月后果然大愈回来了,那故人莫不就是这位道长?”

阿勒颜见席上也无外人,点点头:“正是。”

“难怪!”察苏感叹道,“前些日子刚到晋阳时,阿兄还说可惜有位故人没能见到。”

“此次到洛阳,本想再访鹤栖观,可是鸿胪寺左右不离人,实在不好出城。”

察苏喝了几杯酒,脸颊微红,俏皮笑道:“所以我们有缘又聚在了这里,了了阿兄一桩心事!”说着又举起杯来要跟他碰一下。

阿勒颜回身碰杯时,一抬眼看到姬婴正笑吟吟地看着他,似乎是才认出他来,这样的目光,与他八年前在鹤栖观,感觉自己快要死去时,所看到的一般无二。

他清楚地记得那时候,自己终日昏昏沉沉,息尘道长身边有位与他年纪不相上下的小女冠,每日都来替他换药香,然后再走上前来查看他的身体状况,她总是用这样沉静柔和的目光看着他,瞧不出什么情绪,但却让他十分心安。

可惜他中着毒,说不出话来,整个人如坠深井,每日只盼着她推门进来的那一瞬,如同一缕阳光照在他这片井底青苔之上。

好容易等到毒全解,母亲便急忙带他下山了,他都未来得及同那小女冠说上句话,下山那天他坐在车里,望着渐渐远去的青腰山,想着不知此生可还有缘再见她一面。

但这些事姬婴却印象不深了,她只勉强记得那个来去匆匆的异族少年,整个人因中毒变得苍白消瘦,实难让她与面前这个健壮颀长的青年联系在一起,不过细看眉眼之间,的确还有几分旧时模样。

这一晚的酒席,众人都喝得颇为尽兴,下了席后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