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巡狩天下(4)(1 / 2)

因为平叛后后续任命官员、稳定地方的原因,张循一行在益州逗留了冗长的两个多月后,才终于踏上了沿长江而下进入荆州的旅程。

荆州的第一任州长荀彧,以其卓越的治理才能,使得荆州境内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功绩卓著,如今已高升为内阁大臣。接任他的是诸葛亮之兄诸葛瑾,同样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智者。

荆州州治已从襄阳迁到了长江边上的江陵。

江陵地理位置居中,水运交通发达,相较于襄阳,更适合作为一州的政治经济中心。襄阳虽然军事价值极高,但在州治的选择上,却还是江陵更胜一筹。

张循巡狩至江陵时,发现江陵的发展已经远超当初的襄阳,繁华程度与日俱增。街道两旁商铺林立,人流如织,各种货物琳琅满目。再看那江面上,船只穿梭不息,一片繁忙景象。照此发展下去,江陵的繁华程度超过原来的襄阳,已是指日可待。

在荆州期间,张循深入考察了当地的水利工程和农业发展情况。他深知农业乃立国之本,因此极为重视。他鼓励农民采用新技术和新工具,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使得荆州的农业生产水平有了显著提升。

同时,张循还与诸葛瑾商讨了进一步开发荆州水资源的计划。他们计划将云梦泽进行改造,使其成为鱼米之乡。

云梦泽地势低洼,水深的地方可以加深,筑堤坝养鱼,水浅的地方则挖沟渠排水种水稻。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充分利用云梦泽的水资源,还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荆州的地盘广袤,包含了后世湖南湖北及其他周边省份的一部分。这里坐拥江汉平原、洞庭湖水系,只要将云梦泽改造出来,恢复后世那样的鱼米之乡地位,完全是有可能的。

至于玉米、番薯等作物,虽然产量高,但在张循看来,却只能当作辅食。如今的华朝,不缺人、不缺地、不缺农业技术,完全可以用水稻、麦子当主食,玉米、番薯只能当作辅食,无法成为正餐。

然而,就在张循在荆州考察期间,却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民间贩卖妇女儿童案。

这起案件的起因,还要追溯到当年的汉末战乱。战乱导致许多人失去了妻子、子女,断了香火。如今生活好了,这些人便开始打起了歪主意,想要买儿子来延续香火。于是,便催生了贩卖妇女儿童的罪恶行当,其中主要以男孩子为主。

一天,一名十岁左右的男孩,衣衫褴褛,满身伤痕,听说皇帝巡狩到江陵后,鼓足勇气,直闯衙门报案。他哭诉着自己6岁左右被拐卖,至今找不到家人,还时常因为想念亲生父母而被买家殴打的情况。

张循闻讯后,怒火中烧,立即亲自接见了这个男孩。他看着男孩遍布全身的伤痕,心疼不已,立即下令将买家抓捕了起来。然后,他利用刑讯手段和系统外挂,很快就顺藤摸瓜,找到了人贩子集团,以及男孩的老家。

男孩名叫小豆子,原本是益州山区的一个普通农家孩子。四年前的一个清晨,他在村口玩耍时,被人贩子用带他去买玩具的借口骗走,然后拐卖到了荆州。从此,他便开始了暗无天日的生活,被买家当作奴仆一般使唤,稍有不从便拳打脚踢。

除了小豆子外,这几年人贩子集团还拐卖了超过一百名妇女儿童,制造了无数家庭惨剧。这些被拐卖的妇女儿童,有的被卖作奴仆,有的被卖作妻妾,还有的甚至被卖到了青楼等风月场所。

张循对人贩子深恶痛绝,他下令将被拐的妇女儿童送回老家,并将人贩子全部判处死刑。在张循看来,人贩子是社会的毒瘤,必须坚决予以铲除。

至于买家,也全部入罪。不过,张循也考虑到了实际情况,他规定可以根据买家对待被拐妇女儿童的生活情况给予减免或从轻发落。但如果像报案的这名男孩这样,虐待妇女儿童的,一样死罪难逃。

这起案件的处理结果,震动了整个荆州,也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关注。人们纷纷为张循的果断和正义所折服,同时也对人贩子的恶行表示了强烈的愤慨。

由此,华朝户部、刑部专门成立了打拐专案组,在全国掀起了打击人贩子、营救妇女儿童的打拐专项行动。他们深入各地,明察暗访,搜集线索,解救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同时,他们还大力宣传“买卖同罪”的理念,让人们认识到购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同样是犯罪行为。

在打拐专案组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被拐卖妇女儿童得到了解救,越来越多的犯罪分子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一时间,全国上下形成了打击人贩子、保护妇女儿童的强大声势。

来自后世的张循始终坚信,只要没有人贩子,就不会有孩子会丢。

除了自行发生意外的情况外,在没有人贩子的环境下,谁碰到走丢的小孩都会自觉送到衙门报案,怎么会丢呢?因此,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将这场打拐行动进行到底,还天下一个太平盛世。

然而,人贩子们却并不打算轻易屈服。他们自知罪孽深重,但为了活命,却也开始了疯狂的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