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赈灾(1 / 2)

李顺庭今天可谓是狼狈不堪,丢尽了颜面,看着站在一旁的张士景,怒气就不打一处来,恶狠狠的说道:“张士景,我倒是小瞧了你!”说罢便甩袖离去。

张士景心情倒是不错,能入夏巡抚的眼,想必短时间内李顺庭是不敢动他的,果然如张士景所预料那样,李顺庭也只能使些小绊子,当然这是后话。

夏长明他们在东营府境内巡视各县的受灾情况,出乎预料的是东营府各县受灾的情况并不像其他府那么严重。其实原因还是因为张士景。

当日将详文上呈给府衙,东营府的官员包括知府在内都认为他越级上报犯了官场大忌,但秉持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还是吩咐管辖的各县加强对河堤的巡视。这样一来,虽然不像上阳县那样没有造成百姓的伤亡,可伤亡的数字却比其他府要小了很多。

东营知府也是心中直呼庆幸。宁江地区发生水灾也被第一时间上报给了朝廷。早朝上,皇帝看到呈上来的奏本,眉头紧锁,半响揉了揉有些发痛的的额头,将奏本放在龙案上。

“念!”

旁边宦官连忙上前,拿起奏本念了起来

“……河易府伤亡12592人,其中高安县3667人,新海县4002人,东桥县2600人……”

“迁安府伤亡10015人,其中乐宁县2894人,抚黎县2137人,高容县2005人……”

“许川府伤亡8975人……”

这次的伤亡人数实在是太大了。

宁江地区位于东北方,夏季降雨量不多,以往发生旱灾的可能性大,可没想到这次竟然发生了水灾,不仅宁江本地的官员没有料到,也出乎他们的预料。

宦官还在继续读着奏本,龙椅上的皇帝表情越发阴沉。

“东营府伤亡121人,定怀县53人,山和县38人,宿应县30人……”

“东营府不是涟河的主要流经区域?”皇帝突然发问道。

“回陛下,东营府有四个县位于涟河的下游!”户部尚书回禀道。

“那为何和其他府的伤亡差距如此之大?”皇帝疑惑道。

“回陛下,据臣了解,在水灾发生的前几天,上阳县的县丞向东营府上呈详文说近日降雨不断,恐有水灾发生,于是东营知府便要求下属县加强巡视,所以这次东营府的伤亡人数才会和其他府差距颇大,而上阳县这次水灾并没有百姓伤亡。”户部尚书解释道。

“如果其他府都能如东营府这般,防患于未然,怎么有如此多的百姓伤亡!”皇帝听了户部尚书的解释感慨道。

不过灾害已经发生,再想这些也是于事无补。还是赈济灾民要紧,皇帝委派的钦差大臣即刻出发赶往宁江赈灾。

王茂平听到上阳县发生了水灾,心中一惊,虽然自己家并不在涟河沿岸,不过万一爆发山洪怎么办,所幸家里人怕王茂平担心,第二天就来和王茂平报了平安。王茂平悬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

陈江也来了一次,不过只是匆匆见了一面,告诉王茂平上阳县虽然有很多房屋倒塌,农田被淹,但幸运的是并没有百姓伤亡,不过他最近忙着处理灾后事宜,等忙过了这一阵,请他大吃一顿。

王茂平心里也放松了一些,没有伤亡,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至于其他的损失根本是不可能避免的。

而张士景这些日子的心情不错,在上阳县百姓中的威望逐渐增高,还得到了巡抚和知府的夸奖,不过他不知道还有一个惊喜在等着他。

张士景这边可谓是春风得意,但李顺庭那边就不太好过了。原因自是因为本家的来信警告。李家本家的家主李墨华也就是李贵妃的父亲在朝堂上听到上阳县时总觉的有些熟悉。

下朝后听见户部尚书阴阳怪气的问道:“李大人,不知可否听过李顺庭这个人?”

这个户部尚书平时和自己就不对付,今天不知道又是抽的哪门子的风,李墨华也懒得搭理他,不耐烦的说道:“孙大人有什么话请直说就好。”

“呵呵,也就是和李大人闲聊一下,听说那个上阳县丞在水灾发生前,被知县以扰乱民心为由私自关进了大牢。幸好县丞之前上呈了详文,要不然,估计伤亡会更大!”

“不过说来也巧,听说那个上阳县的知县也姓李,我还以为和李大人您是一家呢!”户部尚书带着嘲讽的语气说道。

“孙大人就是为了和我说这些?恕李某不能奉陪!”李墨华说罢便转身离去。

回到家后,李墨华便叫来了管家去查一下李顺庭这个人,那个孙尚书虽然可气但绝对不会无的放矢。

“老爷,李顺庭是旁支的人,去年调任东营府上阳知县。”管家没一会儿就将结果汇报给了李墨华。

果然如此,李墨华在心中想道。

“这个李顺庭品行如何?”

“这——”

“有什么话但说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