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的大臣,自然是知道这件事的重要性,竟然都没有一个跟润南吉求情的。毕竟是通敌叛国的罪名,谁都不敢沾染上。
皇帝见大家都没有意见,这才道,“既然诸位爱卿都没有意见,那就即刻行刑吧。”
“皇上圣明。”朝廷上的官员齐齐的跪拜,没有不服的。
斩首的任务自然是落在了凌墨的手中。他很清楚,陆家的余孽,还有敌国的将士蠢蠢欲动,他必须在这个节骨眼上稳住局面。
行刑之日,京城百姓都自发来到刑场,想要亲眼目睹这场前所未有的处决。
刑场上,人头攒动,议论纷纷。人们都在猜测,润南吉是否会在最后时刻有什么举动。
凌墨站在人群之前,面无表情地看着被押解的润南吉。他的眼神深邃而冷静,仿佛能看透一切纷扰和虚假。身旁是手持刑具的刽子手,气氛肃杀且紧张。
随着监斩官的一声令下,行刑开始。那一刻,时间似乎放慢了脚步。刀光剑影中,凌墨清晰地看到了润南吉脸上的不甘与绝望。但他的心中却毫无波澜,只是静静地等待着行刑结束。
随着润南吉的人头落地,现场陷入了一片死寂。人们都屏住了呼吸,不敢相信这场震撼人心的处决就这么结束了。
凌墨则转身向皇帝行礼,表示任务完成。
回到府邸后,凌墨望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心中五味杂陈。
他知道,这场胜利来之不易,背后隐藏着无数次的谋划与牺牲。
但这一切都是为了大晋的安宁和稳定,为了那些无辜受害的老百姓们能够安居乐业。
夜幕降临,京城的街道上灯火阑珊,但凌墨所在的府邸内却是灯火通明,气氛紧张而凝重。
他站在书房的窗前,凝视着远方漆黑的夜空,心中却如同明镜一般清晰。
他知道,尽管润南吉已经伏法,但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需要更加谨慎地应对各种挑战和风险,确保大晋的和平与繁荣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可以松一口气的时候,意外发生了。一支不明身份的队伍突然袭击了刑场,企图劫走润南吉的尸体。
虽然这次行动被迅速镇压下去,但却再次敲响了警钟:润南吉背后的势力可能还在暗中潜伏,伺机而动。
面对这样的威胁和挑战,凌墨并未退缩或动摇。相反,他变得更加坚定和果敢,决心要将这些潜在的隐患一一铲除。毕竟,在他的肩上承载着整个国家的命运和责任,容不得半点疏忽和大意。
于是,新一轮的较量在悄然间展开……
夜幕再次降临,大晋京城中的灯火逐渐暗淡,然而凌墨心中的火焰却愈发旺盛。
润南吉的行刑虽然结束,但其背后的阴谋与暗流却始终未能平息。
他知道,这场较量并非一人之力所能应对,他需要更加周密的计划和布局,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于是,他召来张远安等心腹商议对策。
众人纷纷表示愿为太子殿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凌墨深感欣慰,但他也清楚,这次的情况非同往常,需要更加谨慎和细致的准备。
经过一夜的商讨,凌墨制定出一套严密的应对策略。他决定加强京城的防务和安全措施,同时秘密调查润南吉背后的势力,以及那些试图营救他的人。此外,他还将亲自带队巡逻,确保任何异常情况都能及时发现和处理。
接下来的日子里,京城的气氛变得更加紧张而凝重。人们议论纷纷,都在猜测着京城即将发生的巨变。然而,凌墨却不为所动,只是默默地执行着自已的计划。
果然,不出凌墨所料,就在某个深夜,一支黑衣队伍悄然接近了关押润南吉的地方。他们行动迅速且隐蔽,显然是有所准备。然而,他们的行动却被凌墨提前布置好的暗哨发现,随即被包围起来。
凌墨冷笑一声,下令道:“放箭!”随着他的命令,四周的守卫迅速响应,箭矢如暴雨般射向黑衣人。黑衣人在箭雨中节节败退,很快就陷入了绝境。
战斗结束后,凌墨亲自前往查看,只见黑衣人的尸体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场面血腥而惨烈。他蹲下身子检查了一名黑衣人的身份,发现他身上竟然带着一些陌生的标记和符号。这些符号显然不是大晋的官方语言,而是来自其他国家的隐秘信号。
看着这些符号,凌墨的眼神变得越发深邃。他意识到,润南吉背后的势力可能涉及更为广泛的国际背景,这让他们面临的情况变得更加复杂和危险。
此时,一名侍卫匆匆赶来报告:“殿下,我们在黑衣人的衣袍内发现了这个。”说着,他将一个精致的小纸包递给了凌墨。
凌墨打开纸包一看,里面竟是一封密封的信件。他疑惑地拆开信件阅读,却发现信中内容含糊其辞,只提到了“任务失败,等待下一步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