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的观众也很给面子,纷纷为这位世界顶尖竹笛演奏者献上了热烈的掌声。
杰西卡是相信周彦这个说法的,因为她知道周彦本身的竹笛水平非常高,既然周彦没有选择自己来演奏,而是交给了这个人,那说明这个人的竹笛演奏水平要高出周彦不少。
给王次珩吹完了牛逼之后,周彦也没有再多说什么,而是拿了一支长笛再次混入了人群中。
当音乐响起之后,观众们能够感觉到这首曲子非常轻柔舒缓,但是很快就开始加速。
《暗香浮动》这部作品的结构在整体安排上呈现变奏原则、三部性原则和中国传统音乐中用速度、板式错落布局来结构音乐的方法结合,体现多种原则融合的特点。
虽然这首曲子名字叫《暗香浮动》,但所表现出来的意象跟花香没什么太大的关系,反倒突出了对山林的向往与敬畏。
改开之后,越来越多的作曲家从突破固有模式出发,对中国音乐的传统风格相关形态等方面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力图将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和审美情趣,融入到音乐创作当中去。
而周彦的《暗香浮动》就创作于这个背景之下,这首曲子吸收了二十世纪西方近现代音乐的技法形态,同时有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价值取向,主要是以写“虚”与写“意”。
如同绘画一样,《暗香浮动》更像是一副山水画,以写意为主。
这首曲子的作曲技法跟演奏技法,其实现场的观众没几个能够听得明白,但是不妨碍他们能够感受到曲子中透露出来的情感,曲调所表现出来的厚重与广阔,是直入听众心中的。
而且王次珩所表现出来的技法,即便听不懂,也会感觉很厉害。
《暗香浮动》对竹笛演奏技法要求很高,中国传统竹笛是六孔笛,常用演奏音一般也就八个,有些音想要演奏出来,就必须用半孔技术完成。
因为半孔演奏难度高,音准、灵活度不好掌控,所以一般的竹笛曲在变音的运用上都比较谨慎,但是周彦在写《暗香浮动》的时候却没什么顾忌,大量运用了变音,这对演奏者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
其实原本的《暗香浮动》变音数量并没有这么多,只不过为了更好地展现王次珩的能力,所以周彦特别给他加了一些,在这首曲子的三个乐章里面,变音的数量几乎易奏音级没有什么差别了。
也就是说,如果看谱子的话,就会发现,变音在里面根本不能说是小众了。
但是即便如此,王次珩依旧完成得非常好。
如此炫技的一首曲子,即便是对现场这些不怎么了解竹笛的观众们来说,也是十分震撼的。
杰西卡也不懂竹笛,但她却能看得出来,这个竹笛演奏者的水平确实要比周彦更高,也让她重新认识了竹笛这个乐器。
她之前没想到,竹笛的表现力竟然有这么强。
可能是周彦的配器在音色融合上做得很好,让竹笛在管弦乐队面前,既不显得突兀,又没有泯然众人的感觉。
特别是第二乐章,虽然很短,但是乐章速度非常快,是整首曲子里面最炫技的部分,听到这一段的时候,杰西卡差点都忘了自己还能呼吸。
听到这段的时候,杰西卡感觉像是有一群飞鸟盘桓在山头之上,鸟鸣声一部分在幽谷之中回荡,另一部分则穿入云霄,整段曲子空间感非常强。
很多现场观众,跟杰西卡的感受相似,竹笛的音色本来就很容易让人听出那种空谷回响的感觉,而这首曲子又是写山林的,这种感觉就更加明显了。
周彦在台上,听着王次珩的演奏,也是身心舒畅,这首曲子被王次珩表现的非常好。
现在这个版本的《暗香浮动》,周彦自己是拿不下来的,他自己想要完成的话,可能需要使用八孔笛来演奏。
不过八孔笛在音色、装饰音加花等方面有缺陷,而且多挖了两个孔,周彦总感觉别扭,感觉它就不像是一把竹笛。
当一个人拿着六孔竹笛演奏了十几年,忽然拿到一支八孔甚至是十孔竹笛,很容易产生一种抗拒的感觉。
内心甚至会产生一种疑惑,这还能算是竹笛么?
等到一首《暗香浮动》演奏结束之后,现场响起了掌声,这一次的掌声比刚刚观众送给王次珩的掌声要响亮很多。
看得出来,王次珩的表现已经征服了观众。
其实对于国外的观众们来说,王次珩的演奏,除了好听之外,还有一种猎奇的感觉,毕竟他们也很少听到这一类曲子。
王次珩也特别高兴,这是他第一次在美国演出,面对现场两千多名观众,之前他也有一点点紧张,不过当演出开始之后,所有的紧张都被他抛到了脑后。
听到观众们热烈的掌声,王次珩心中有了极大的满足,原来,他的竹笛演奏,也能在国外获得如此的认可。
当然,他要感谢周彦,不仅仅是周彦把他带来了美国,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