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年前邱子捷因为生意方面的事找过燕志毅,燕志毅走的是正务线路,绝少过问经济事务故而一口回绝;后来燕志毅掌管宣传系统,邱家又想插手报刊杂志发行、宣传工程等业务,又被冷然拒之门外。
不是燕志毅存心跟邱家大院过不去,而是涉及到钱的事情,燕志毅格外谨慎,竭力避免被外界说闲话。
邱家大院向来唯利是图(这里是中性词,试想谁眼里不紧盯利益呢),见燕志毅不好合作,此后与燕家大院的关系也就渐渐冷了下来。
这回燕家大院主动伸来橄榄枝,邱子捷如何考虑……或者说希望从合作当中得到什么呢?
很简单,眼下以及今后五年邱子捷需要借助燕家大院在国际间的深厚人脉!
那样巨额财富转移出去需要落地生根,无论收购并购企业还是开展合作项目,都免不了正府审批,按正常冗长而繁琐的手续慢慢走下去别说五年,十年都未必能有半数过关。
欧美发达国家办事也要找关系、走绿色通道甚至通道,但人家通常不肯收钱……不肯直接收钱,嗯,你可以捐款给他指定的某个基金会,或者玩更复杂隐秘的权力、资本游戏,老外玩的那套精明着呢,不知情的只知道夸他们清正廉洁、依事,实在简单幼稚之极。
然而燕志毅懂啊,非但懂而且精通,经他指点之下不但能少走弯路,而且可以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收益,关键还很安全。
对邱子捷而说财富的安全最重要。
一盏茶的工夫,邱子捷与燕志祥愉快地达成共识,谈笑风生从小包厢里出来,令得在大厅等候的伊宫瑜长长舒了口气。
不在体制内就这个好处,象这种茶叙倘若发生在局委员之间,尤其大换界前就是性质很严重的正治错误,万万使不得。
同样邱子捷主动跑到傅冰家里喝茶也可以,因为邱子捷的“商”乃是“官商”,本质上为的国家利益,以他俩的私交偶尔喝喝茶聊聊天无可非议,组织纪律不会严苛到这种程度。
茶香袅袅,傅冰边慢慢呷茶边长时间思索。
倒也不是故意装深沉,在邱子捷面前傅冰从来不掩饰伪装,有时还爆两句粗口感觉特别痛快,他真的需要静心屏息地梳理一下头绪。
在外界看来已是“储君”身份,似乎只要稳就够了,只有傅冰知道远远不够。
要不然聂华辉怎会临时决定请云家旭再顶五年?其中利害关系,聂华辉单独与傅冰谈话时讲得很清楚。
不,并不清楚,到聂华辉的身份怎会拍着傅冰肩膀说“老弟我可都帮你考虑”,必定以十分含蓄而又委婉的方式表达某种意思。
核心要旨在于,傅冰必须能“立得住”,然后才能考虑“硬起来”,否则一下子被人掀翻,那就再也无回手之力。
怎样才能“立得住”?要有扎实的根基,基本上覆盖五个方面范围,一是枪杆子要听话;二是五常里面有同盟;三是局委员当中有亲信;四是钟直机关有抓手;五是基层各省有呼应。
倘若铁旗杆巷老人家在,以上问题都不是问题,但他走了,对傅冰来说都是问题。
所谓交棒仅仅是字面意思,关系再好,聂华辉也不可能把自己几十年积累的人脉关系毫无保留捧给傅冰,傅冰只能靠自身努力去开拓、去营造、去布局。
因此傅冰一方面谨慎地与大换界前各方博弈、交易、策划保持距离,另一方面也在仔细观察,认真分析,随时准备干预或参与。
傅冰与骆广庆一样,也想尽可能地选择搭班子的成员,如果无可选择,最起码要在其入常前套上缰绳。
若平铺直叙地进行下去,下下界前五当中至少三位已经确定:第一傅冰,第二桑向民,第三骆广庆,那么剩下两个名额呢?
再反过来看即将进行的大换界,第一云家旭;第二傅冰;第三桑向民;第四骆广庆,只剩下一个名额未定。
这就意味着五年之内傅冰必须从局委员当中挑选一位入常,成为自己对抗桑向民和骆广庆的坚定同盟,否则一把手岂非被架空了?
那么继续逆推,傅冰挑选的这位局委员不能是现任,否则年龄赶不上。
说来说去归集到一点,即傅冰要利用本次大换界将自己最信任的并且获得广泛认可的正部级大员推举进局,这是下一步入常的前提。
有没有意向人选呢?有。
现任正务院正务委员、秘书长、京都书记处书记陈瑞华!
这里要厘清局委员、正务委员、书记处书记的概念,首先都是副国级,其次分工不同,局委员属于真正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管的都是大事,各有分工;正务委员协助大理工作,负责某些方面(如外交、教育)工作或重大专项任务,排名列副理之后但待遇相同;书记处书记主要向五常负责,是最高决策机构的日常工作机构。
上述三类会有一定重合,即少数局委员兼正务委员或书记处书记,但并非所有正务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