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133你是什么蠢货,也敢利用咱(2 / 4)

天子朱元璋突然要画像寻人。

他是怎么认识王布犁这个人,做什么渠道?

这一点胡惟庸想不明白,但派人盯着王布犁,考察他是否能成为自己的女婿这一点,他是清楚的。

御史大夫陈宁看着这纸上密密麻麻的消息:

“胡相,这王布犁倒是个聪明人,愿不得陛下会如此重视他。”

今日皇帝给朝臣大规模赏廷仗,可不是什么小事情。

“瞧瞧,这冰激凌,这逍遥丸,夜秦淮最受欢迎的两种物件都是出自他的手。

老夫都没尝过这冰激凌,现在夜秦淮冰火两重天这个项目已经涨到三十贯一次了。”

胡惟庸瞥了陈宁一眼,真想不到他竟然也偷偷去那种地方。

作为大明丞相,胡惟庸只敢点点外卖,从来不敢去场子里玩,生怕被陛下的检校发现。

他府中亲近的仆人,可以说都是受他信任之人,同村里或者是较为亲近之人。

胡惟庸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那种地方伱少去。”

胡惟庸提醒了陈宁一句,谁不知道那是陛下的场子,里面都是他的眼线。

你在房间里同姑娘们敦伦时间长短,都能给记录下来,汇报给天子。

夜秦淮只不过对外号称是曹国公家里的买卖,谁信谁傻!

“王布犁倒是长了颗七窍玲珑心。”

陈宁立即转移话题。

“他托词是从宋朝传回来的,那冰激凌的说法,咱倒是在元朝听过,应该随着战乱失传了,被他给还原出来的。”

胡惟庸摸着自己的短髯,走了几步:

“不过说此子七窍玲珑心,也不错。

咱只是疑惑,陛下凭什么要下大力气去差人寻他?

而且在寻到之前极为生气,寻到之后反倒偃旗息鼓,你不觉得奇怪吗?”

“奇怪?”

陈宁点点头,确实觉得奇怪。

要是有人向天子举荐王布犁,那应该是知道在那里的。

发动检校去寻人,必然是举荐之人也不晓得他在哪里。

除了这个之外,其余都能按照常理解释的过去。

胡惟庸摇摇头:“不过话又说回来,谁知道这期间是不是咱那位陛下专门放出来扰乱判断的事情。”

对于朱元璋的思路,胡惟庸是有些路了解的。

他对手底下的那些检校,也并不是很信任。

其中杨宪之死,就是成为大家共同针对的目标,李善长、胡惟庸都使了大力气,最为关键的是同为浙东集团刘基的背刺,他也上书杨宪的种种隐私之事。

胡惟庸曾经对李善长说过,杨宪为相,我等淮人不得为大官矣。

这些不同派别的文臣们,都不愿意朱元璋把大明变成一个用特务手段控制的国家。

所以在搞死杨宪这件事上,他们摒弃前嫌,抛弃以往的成见,共同弄死他。

杨宪罪不至死,真正置杨宪于死地的,不是大明律法,而是大明官僚的集体利益需求。

无论是淮西的李善长、胡惟庸等人,还是浙东的刘基等人,他们都不愿意看到杨宪居于显位。

朱元璋不会因为一个小小的检校杨宪,使自己与功臣们的关系早早陷入僵局,尤其是杨宪的所作所为还让他极为失望的情况下。

陈宁也想起来杨宪的事,眯着眼睛道:

“胡相,其实天子把嫡长女下嫁给平民这件事,最该生气的是韩国公啊!”

明初六公爵,按地位高低依次为李善长、徐达、常茂(常遇春之子)、李文忠、冯胜、邓愈。

令子孙世袭,只有常茂,如无子嗣,即以兄终弟及的形式世袭。

那些被封公之人,他们的功劳毋庸置疑。

这六个人各有优势,其他几人都是凭着战场上出生入死军功卓著受封的,文臣仅李善长一人,而且还排在第一位。

可见他在朱元璋心目中无可替代的位置。

大封功臣时,朱元璋就特别强调:

“善长虽无汗马军功,但功劳甚大,连汉时的萧何也不一定及得上他。

由是授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

岁禄四千石,子孙世袭。

予铁券,免二死,子免一死。”

李善长得圣眷之隆,无人出其右!

胡惟庸看向陈宁,漫不经心的道:

“韩国公可不是草根出身,他是修习过法家思想,有着深谋远虑的读书人,而且与陛下观念非常和,他如何会干涉陛下的私事?”

李善长是个大佬,他可不是秉承着儒家那套为政以德过于温和的执政理念,他是个实用主意之人,同朱元璋一样,都喜欢用铁血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