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些人目前都在魔都工作,要他们全体迁移到西京,需要得到组织和个人的双重同意,并且西京方面也要有能力接纳。
这意味着西京将面临一笔不小的人力成本,这和只让马总工程师一人回来的情况完全不同。”
“第二点,如果‘运十’项目停止后,‘d-82’项目启动,政府很可能不会同时支持另一个‘bac’项目,因为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对于一架民用飞机来说,这样的投资不像‘两弹一星’那样被视为国家战略重点,因此不太现实。”
“第三点,即便‘bac’项目得到了批准,还需要民航部门的认可。
没有用户的项目是不可能持续下去的。要取得民航部门的支持,除了技术上的合格外,还需要高层的帮助。所以,没有足够的支持,‘bac’项目的启动几乎是不可能的。”
苏晨听完郭伟强的话后微笑道:“老师,您的分析和我想的一样,看来我的方法值得一试。”
郭伟强惊讶地问:“你有主意了?是什么?”
苏晨回答:“我的办法很简单,就是两个字。”
“哪两个字?”
“投资!”郭伟强没想到苏晨的答案如此直接,生气地说:“就知道钱!宋老师说得对,你脑子里只有钱!苏晨,我告诉你,很多事不是钱能解决的!”
苏晨平静地回应:“郭老师,请先别急。
您再想想,您提到的三个难点,哪一个真正是钱解决不了的呢?”
“好吧,第一条,人事问题,你怎么用钱解决?”
苏晨笑着说:“其实,这个问题可能是最不需要花钱的一个。”
郭伟强气得脸都涨红了,怒视着对方:“你……”
苏晨看出郭伟强是真的生气了,立刻收起玩笑的态度,认真地说:“郭老师,您先听我说完。
我觉得所有的人事问题,归根结底都是资金问题。比如您刚才提到的例子,如果您不信,我可以给您算一算。”
郭伟强努力压下怒气,冷哼一声:“你说,看你怎么算。”
苏晨不慌不忙,一边数着手指一边说:“据我了解,‘运十’项目的核心技术团队主要是当年从三机部、航空研究院和空军抽调到淮海的那大约600人组成的,其他的分系统则由各地的合作单位负责研发,对吧?”
郭伟强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这段历史他是清楚的。当年“运十”项目启动时,正是这三家单位抽调了大约600名技术骨干成立了“淮海飞机研究所”。
那时,马祖枫等人才从全国各地聚集到淮海,而这个项目的正式启动时间是在1970年8月,因此也被称为“708工程”。
看到郭伟强的认可,苏晨接着说:“那我们来算一算,要维持这600人的基本开支需要多少资金。按现在的工资标准,每人每月60元应该差不多了吧?”
苏晨是根据他父亲的工资情况来估算的,他父亲谭铭作为1959年的大学毕业生,工资标准是每月525元,在当时已经算是高薪了。即便淮海的收入水平稍高一些,但全国的情况都差不多。
郭伟强想了想说:“可能不需要那么多。”
事实上,郭教授前不久才加了薪,但他的月薪依然没有达到苏晨说的那个数字。
苏晨笑着说:“那就按高的算,每人每月60元,600人一个月总共就是3万六千元,一年就是43万二千元。郭老师,我算得没错吧?”
这不过是简单的数学计算,苏晨高中毕业,这点数学题自然不在话下。
“我们再给他们增加些福利,一年总计50万元,您看如何?”
郭伟强心想,如果真有这样的待遇,连他自己都会心动。
但他还是不动声色,只是轻轻点了点头。
"如果我们假设需要十年的时间来培养这个团队以取得成果,那么所需的资金其实并不算太多,大概500万就能覆盖。
即使每年都给他们加薪,按照每人成本翻倍来算,总额也不会超过1000万,对吧?"
郭伟强带着一丝不满回应道:"理论上确实不需要这么多钱,不过,即便如此,1000万对你来说似乎也只是小数目?你年纪轻轻,口气倒不小。"
苏晨心想,现在的1000万对他而言确实不算巨款,毕竟他不久前在香江的一次打赌中,赌注都达到了1500万美元。
但他很快意识到此刻并不是回想那件事的时候,于是继续说:"老师,我的意思是,如果西京方面拥有1000万资金,那么吸引马总的团队过来,就不会遇到什么阻碍了。"
郭伟强想了想,觉得确实有道理。
若是上级愿意拨给西京1000万——甚至只要七八百万,那么调动人员将变得容易得多。要知道,马总的团队成员都是各个单位选拔出来的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