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晨撇撇嘴,“得了吧,那玩意儿也算战略武器?打打游击还行,真到了正面战场就束手束脚了。我看呐,主要是你们装备太落后,弹药也不充裕,这才把它当成了宝。”
谢岩一时语塞,满脸写着“拮据”二字。苏晨见状,心里偷笑,穷酸样儿,守着金矿还讨饭吃,活该。他决定再给谢岩添把火。
“营级的咱们说完了,一个步炮协同营,三个步兵连共300人,加上一个重火力连86人,营部20人,满编总共406人,这样安排你觉得如何?
团部总共50人,人员装备就按营级的来,我就不细说了。作战单位嘛,三个标准的步炮协同营,再来一个火炮连,一个侦察排,一个工兵排。”
炮连这边,咱们分成三个小组,每组两门威猛的107火箭炮,这些大家伙由越野能力强的吉普车拉着,我看老谢厂长那儿的212吉普就很合适。
每个小组细分为两队,每队有个队长,开车的副队长,专门操作的大炮手,还有三个负责装填的壮汉。为了后勤无忧,每组还得配一辆卡车拉弹药,卡车也得有两个司机轮换。
这么一算,一个小组二十来号人,整个炮连加上指挥部,大概七十五人左右。这种配置,打大仗时集中火力,小仗时又能分散支援步兵,敌人见了准头疼。
侦察排嘛,就按普通步兵排的模式,三十人,装备一致。
工兵排也是三十人,除了基础的枪械弹药,他们得带上排雷架桥的专业工具。
这样一个团,大约一千四百人,但战斗力和火力,比你现在团强的不是一星半点,我觉得,这样子正面硬碰硬,顶你们现在两个团没问题。”
谢岩听苏晨滔滔不绝讲了一大堆,感叹道:“苏晨,按你的编排,这战斗力快赶上正规军的团了。不过这样一来,师部的战斗力不就弱了吗?鲍师长能乐意?”
苏晨笑眯眯地说:“你这装备离正规军还差点火候,不过对付缅军和空霖那些新手,绰绰有余。人数相当,我有信心能压倒。
至于你说的问题,我是这么想的:除了现有的三个团,师部应该单独设立一个炮兵营,有两个连用榴弹炮,一个连用高射炮。
榴弹炮连用的是咱们自己改的701式122自行榴弹炮,就是在63式装甲车上装了54-1式榴弹炮,简单直接,射程远,火力猛。至于高炮连,我推荐苏联的su234自行高炮,昵称‘石勒喀河’,山地作战的利器。”
“等等,苏晨,你说的这两款,我怎么都没印象?而且,你前面说的都是国产货,怎么突然冒出来个外国的?这东西,咱们上哪儿找去?”
“你没听说过正常,701式122自行榴弹炮,其实就是把榴弹炮嫁接到63式装甲车的背上,敞开式设计,防护简单,但射程远,弹药充足。至于苏联货,咱们可以通过特殊渠道想办法嘛。”
这款炮车啊,它是个七人小分队的配置,包括车长、司机,还有五个炮手。路上跑的时候,炮手们就躲在车尾巴的小屋里,到了战场,就得英勇地站出来操作了。
这车在咱们正规军眼里,防护能力太弱,基本没人用,但我看你们用正好,一是跑得快,履带底盘,山地水地都能去。
二是它的火力正好接上你们107火箭炮的空档,三是操作简便,会开车就能玩转,培训两天就能上岗。至于防护弱点,你们应该也不太介意,对吧?
至于“石勒喀河”,那可是山地战的明星,背上带着雷达,能搜能锁定,还能切换光学瞄准。
它有四根23毫米的炮管,两千发子弹分装在四十个箱子里,既有爆炸燃烧弹,又有穿甲弹,射程三千米,单管射速能超850发每分钟,四管齐开,那简直是暴雨梨花针,车速飞快,装甲结实,还有防化装置。
有了它,你们头顶的安全基本无忧,而且这炮还能平着打,对清装甲、工事、敌人,那就是秋风扫落叶,无情得很。一碰上就是粉身碎骨,所以得了个外号“战场绞肉机”。
要是你们能搞到一个连六门,再配六辆弹药车,对面步兵再多也白搭。
谢岩听苏晨这么一介绍,口水都快流到地上了,擦了擦嘴才问:“苏晨,这玩意儿好是好,可咱们去哪儿淘换啊?”
苏晨胸有成竹地说:“咱们国产的,只要有钱,美元更好,基本都能搞定。至于‘石勒喀河’,我琢磨了许久,只有一个法子……”
“啥高招?”
“嘿,这个嘛,得看缘分。”
“我去,你这不是逗我玩呢!”谢岩一听就急了。
“哎,我说你一大老爷们,怎么就扯上感情玩弄了?我可没让你去捡肥皂啊!”
“咳咳。”鲍语燕听不下去了,这两兄弟的对话越来越不着调,得给他们提个醒,毕竟旁边还有女性在场呢。
两人立刻收了声,苏晨接上话茬:“岩哥,别急嘛,我说的这个缘分,说不定很快就有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