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懒散地趴在美人靠上,随意道:“或许端王会去吧。”
说话间,他的余光一直注意着沈玉锦的表情,见她皱起眉陷入了沉思,不由心思也活泛了起来。
平时真是低估她了,他以为她也就比普通闺秀聪慧些,遇事沉稳些,现在看来,她身上还有其他秘密。
她的消息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呢?
总不至于她还关注着边关的动向吧?
就算她是担心沈卫国的安危,但她的人手从哪里来?总不至于是沈卫国给她提供的吧?
就算是她通过沈卫国了解的边关状况,但这消息未免传的太快了,朝廷的消息来得快是因为沿途有驿站提供帮助,沈卫国能耐再大,还能比得过朝廷?
再说,目前的消息指出边关只是有动乱的苗头,并不是特别紧要的军情,也没必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快马加鞭传送。
如果不是沈卫国,那她的消息渠道又是从何而来吗?
想起她刚刚询问皇上是否会派皇子去边关,端王心中浮现一个猜测。
莫不是她和那几人有联络?
沈玉锦作为沈卫国的女儿,确实有拉拢的必要。
沈卫国是块硬骨头,他们想从沈玉锦下手也无可厚非。
就在端王觉得自己找到真相的时候,心里又升起了其他谜团。
他在侯府的日子说短也不短了,但从没见过有谁和沈玉锦秘密来往啊。
回想了一下他去皇宫的整个过程,端王觉得在他离开前根本不可能有人知晓此事。
他几乎是一出宫就来了侯府,绝对不可能有人在他之前联系沈玉锦,然后特意跑来告诉她这件无关紧要的小事。
越想端王越迷糊,感觉哪个思路都说不通,她就像是能预知未来似的。
摇摇头,把脑中纷杂的思绪抛开,暂且将疑惑压下。
时间是最好的解谜利器,总有一天他会知道的。
……
老夫人最后还是没能叫来沈箐箐,她以身体不适为由推脱了过去,气得老夫人一整天都没吃得下去饭。
沈卫国回来后,立马去了荣寿堂,老夫人让他尽早救沈成俊出来,沈卫国表面答应,心里却想着让那个不着调的二弟长个记性。
事情与他无关,他这么一闹顶多被关几天以示惩罚罢了,出不了大乱子。
趁此机会也让他看清沈箐箐的恶毒,没的以后又被她给利用。
然而当老夫人说所有的证据都指向了沈成俊,且任何人无法去探视时,沈卫国的表情变了。
“此事当真?”
老夫人听他这么问,心里愈发不舒服起来。
这就是他对待兄弟的态度,人都快被定罪了他还不知情,他的心里除了李氏母女到底有没有其他人?
心里怄火得不行,还是耐着性子把打听来的事情说了。
“儿子知道了。”
“你别光知道了啊,你好歹想想办法呀,你二弟的为人你应当清楚,他哪有那个胆量啊,这肯定是污蔑!
唉,箐箐她怎么就那么狠心,为了她那个不成器的儿子连自家人都害。”
悲从中来,眼角泛出泪来。
“我想找她当面问个清楚,问问她侯府到底哪儿亏待了她,她的二哥又哪里得罪了她,让她能下此狠手,可她居然连侯府的大门都不肯进,这是铁了心要和侯府划清界限了啊。”
抬眼看向沈卫国,埋怨道:“你说你,明明有能力帮她救出陆星河,为何就是不肯?
你不肯就不肯吧,好歹给她留些脸面啊,她就算说了些不好听的,你也不该当着整个侯府下人的面把她赶出去啊。
心里不痛快还不让她发泄一番了?难道说了那些话就能把李氏和几个孩子怎么着了?
现在把她逼急了,让她做出这等事,这下你满意了?”
老夫人把心头的怨气一股脑撒在了沈卫国身上,尽管听了这么多年了,沈卫国还是觉得无比刺耳。
他实在不明白,同样是儿女,母亲为何不能一碗水端平,出了事首先就要把事情归咎在他头上。
小的时候父亲说是因为他要继承侯府,所以母亲对他寄予厚望,所以更严苛些。
为了让母亲开心,也为了振兴侯府,他选择拿命去赌,最终老天没有辜负他的努力,让侯府更上了一个台阶。
他以为这样能让母亲高兴,能得她一句夸赞,可是没有,她还是会有诸多不满,虽然后面不怎么数落他了,但这份压力却转嫁到了李氏和几个孩子身上。
她总说李氏是为了攀高枝才刻意接近他的,却一点不提他受伤人家救了他的事。
攀高枝做什么?给自己找罪受吗?
何况当时李氏根本不愿嫁,是他死皮赖脸求来了这门亲事。
沈卫国已经懒得多说什么了,这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