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大夫来信(1 / 2)

达亚尔大叔说,时下盖砖房,有多种盖法,墙的厚度也有多种选择。

越厚的墙,需要的砖就越多。

这个梁崇倒是知道,后世盖房也是如此,分为十二墙、十八墙、二十四墙等等。

这些数字指的都是墙的厚度。

营州属于北方地区,为了更好地保暖隔音,建房子的时候,墙的厚度就会建厚一些。

梁崇的三间房大约有五丈长,一丈宽,院墙有两丈宽,整个房子大约有一丈高,三间房中间还做了隔断。

换算成后世的计量单位,每间房大概长五米、宽三米、高三米,院子宽七米、高三米。

光算房墙和院墙的平方数,就大约有二百一十多个平方。

按每平方房墙需要一百二十块砖、每平方院墙需要九十块砖计算,整间房盖下来,大约需要两万三千块砖。

这还是保守估计。

时下烧青砖是门技术活,和红砖不同,青砖盖的房子,更美观不说,屹立的年限也更久。

好的青砖,敲击时能听到金属的声音。

青砖的卖价也比较贵,两文钱一块,买得多的话,是三文钱两块,光买砖的钱,就要花出去近三十五两银子。

另外,还有砌墙的工人和抹灰的工人,也是现在热门的技术工种。

每天的工钱在十五至二十文左右,还要再雇几个打杂的小工人。

不过,这些都可以外包给专业的工程队来帮忙解决,只不过收费更贵一些。

但他们有固定合作的采购渠道,这样一来,自己少操心一些不说,还能帮着省一点材料费用。

梁崇的房子虽然占地面积比暖房小,但盖房工人的单价比暖房那边更贵,达亚尔大叔按照给恩和他们盖的那间估算,梁崇家的工人费用,保守也在五两银子以上。

另外还要买屋顶的瓦片、砌墙的黄泥、糯米、垒地基的石块等原材料,这也是一大笔钱。

如果家里不提供饭食,还要再另外给工程队加一笔伙食费。

大致算下来,梁崇如果想把现在住的房子整间都换成砖瓦房的话,没有五六十两银子是下不来的。

好家伙,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梁崇对于盖房的概念,仅仅来源于前面盖的暖房,那时还觉得古代盖房还是挺便宜的。

现在看来,难怪村里有砖瓦房的人家就那么几家,有这钱干什么不好,反正土房也不是不能住。

听到这,梁崇基本打消了要一整间重建的念头。

达亚尔大叔给恩和夫妻俩盖的那间,虽然比梁崇的要小一些,不过肯定也没少花钱。

现在老两口和巴特尔他们一起住的房子,都还是一般的土房。

梁崇倒是有点奇怪,按照达亚尔大叔和萨仁大婶的性格,更可能把这笔钱拿去买地,而不是投资在砖瓦房这种性价比不高的事情上面。

直到某天托雅跟梁崇聊天时,梁崇才知道了原因。

原来自老把头卖完人参分完钱之后,达亚尔大叔一家就在一起,商量了一下分家的事情。

最终商量的结果是,老两口会再添置上一些田地,除了留下一些养老钱、三亩口粮田之外,剩下的钱、田地和其他的东西给兄弟俩平分。

至于老房子,则留给巴特尔。

虽然名义上,老两口是跟着巴特尔他们过的,不过等老了,没有劳动力了,还给自己留下了足够多的保障,并不会拖夫妻俩的后腿。

顶多就是不能行动了之后,需要夫妻俩照顾一番,这也是将老房子留给巴特尔的理由。

卖人参时,达亚尔大叔家一共分到八十多两银子,这些年老两口也积攒了一些家当。

买完地,剩下的银子再分到兄弟俩手里,其实数量还挺可观的。

不过拿到这笔银子时,恩和当即表示,自己要拿这钱盖一间青砖大瓦房,还硬是磨得托雅也跟着同意了。

至于巴特尔夫妻俩,思想都比较保守,而且已经有老房子住了,便把这笔钱存了起来。

达亚尔大叔和萨仁大婶虽然觉得恩和夫妻俩的决定性价比不高,但劝不过恩和,而且日子本来就是自己过的,便随他们去了。

孩子大了,也该放手,让他们去经营自己的生活。

不过在雇佣工人、购买原材料、设计图纸等方面,达亚尔大叔还是帮恩和把好了关。

主要他怕自己家这傻大胆没有经验,被人坑了去。

整间房子盖下来,把分到的钱用了个精光不说,达亚尔大叔还补贴了一些。

托雅默默地跟梁崇吐槽,现在夫妻俩就是驴屎蛋子外面光的典范。

不过有新房子住,梁崇看她还是挺开心的。

况且恩和看着就是个活络会赚钱的性格,托雅也踏踏实实的,还会掌家,梁崇并不担心小两口以后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