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回村送礼(1 / 2)

第二天一早,梁崇就跟着杨石头三人到城门口集合。

到城门口时,两个护镖人已经等候多时了。

和来时零星几个人不同,这次回营州,他们的队伍壮大了不少。

杨石头这几天外出卖货的时候,和以前认识的几个营州的小商队商量好,路上一起结伴回家。

以往都是如此,来时因为时间不统一,且各个商队之间相隔较远,一般都是自行出发。

但回去时,会提前和熟悉的商队约好,结伴回营州。

虽然山匪入城盗窃事件之后,达州官府就再次加大了巡查和惩处的力度,但几人毕竟都是小老百姓,不敢将全部的身家性命寄希望于别人。

回去时,身上都是卖货得来的银钱,还有一些从达州采买的其他物品,更要小心为上。

加上其他商队的,这次回去的一共有十七个人,看起来队伍很是庞大。

山匪也是会看形势的,一般只抢劫小型的商队或落单的行人。

亦或是那些穿着富贵,身上有些钱财的乡绅。

像杨石头他们这种规模较大,男性占比较多,且明显看起来没什么钱的小游商,山匪抢劫的时候一般都会掂量掂量。

杨石头他们拉了一车达州这边批发的布匹,还有达州城当下时兴的头绳、团扇等小玩意儿,准备拉回营州倒卖。

营州更为偏远,流行元素的传播也更慢一些,姑娘家的钱最好赚,只要跟她说这是达州城时兴的,保管会买。

虽然都是些小玩意儿,赚的钱比较少,但总比空手回去要好。

因为进货不多,板车上还有位置,杨石头就把梁崇买的那些伴手礼接了过去,放在板车上面。

梁崇只用空手上路,轻松了很多。

一行人早上出发,又在路上的驿站歇息了两天。

途中倒是没有遇到什么特殊的事情,顺顺利利地回到了营州。

进入营州城时,恰好是第三天的傍晚,杨石头给两位护镖人结了剩下的银钱。

接着,三兄弟又拉着梁崇在路边的面摊上吃了一碗面。

回到营州,物价也明显便宜了很多。

梁崇手中的那碗酸菜肉丝面,在达州没有十二文钱下不来,在营州却只卖七文钱。

吃完面,梁崇给杨石头结完剩下的四百文护送费,几人便分开了。

杨石头要去把手上的这批货给熟悉的布行及杂货铺送去。

梁崇身上还有钱老头的信件和盒子,都来到城里了,索性送完再回去,省得来回跑。

不过临近傍晚,回春堂已经关门了,而且晚上独自回家也不安全,梁崇便在城中的客栈住了一晚。

第二天,梁崇过去送信时,黄大夫见是钱老头的信件,边疑惑怎么是梁崇来送,边摆出嫌弃的表情。

但身体还是很诚实的接过了。

看完信,黄大夫问梁崇,“送信费他给你了没有?算了,他这个抠门鬼肯定没给。”

说着便要去柜台拿钱。

梁崇赶紧阻止了他。

并给他说了这段时间去达州看病的事情。

听完梁崇这段时间的经历,黄大夫没有对她找别人看病这件事有什么芥蒂。

反而认同的点点头,说道,“是该找别人看看,老夫力有不怠,虽说医术在这营州城排的上号,但比起达州的能人异士,还是稍显逊色,去外面看看也好。”

得知梁崇看遍了达州的大小医馆,但最终还是无人能治,只能寄希望于他的大师兄时,黄大夫露出惋惜的神色来。

“也罢,命里无时莫强求,我这里会给你用心留意,一有师兄的消息,便派人去通知你”,黄大夫给梁崇承诺。

梁崇朝他再三感谢,虽然三兄弟的性格一个比一个奇怪,但面对病人的这颗心,确实没得说。

接着,不知道钱老头在信中给他说了什么,黄大夫一本正经地给梁崇建议,“我师弟说的其实也没错,你确实有一点体虚气弱,建议你还是开一些滋养身体的药回去喝一下。”

虽然两兄弟平时互相看不上眼,但这件事还是得给他找补一下,不能让人家以为他没有医德。

见两位大夫都这么说,补补身体总没有坏处,梁崇还是在回春堂开了几副补药。

不过黄大夫这里的价格可比仁和堂便宜多了,只卖三十文一副。

梁崇一次性开了十副,每月喝两副,能喝五个月。

送完信,又请老大夫帮她复查了一下腿伤的愈合情况,梁崇才背上包袱,坐上牛车回家。

回到家,屋子里已经积了一层薄薄的灰,角落里也长了几个蛛网。

院子里的蔬菜长得很好,都到了可以吃的时候。

梁崇不慌不忙的睡了一个午觉,才拿起在达州买的糕点和宝石往萨仁大婶家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