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新的政策与那日苏出狱(1 / 2)

几人侧耳倾听,示意余沛细说,但余沛似乎有什么顾虑,说完这一句便停下了话头。

但看到几人眼巴巴的样子,而且自己又收了人家的五两银子,只这么干巴巴的回人家一句话也不好意思。

于是余沛示意几人稍等,拉着张大山去了里间。

霜竹则拉着梁崇询问她的近况。

大约过了一刻钟两人才出来,出来时,张大山的面色明显好了些,走路的步伐也和缓了许多。

但张大山也没有对几人多做解释,而是和余沛你来我往的互相恭维了几句就起身告辞。

恩和沉不住气想要开口询问,被达亚尔大叔拉了一把。

几人跟着张大山一起起身出门,余沛夫妻俩也出来送人。

到门口时,霜竹依依不舍,拉着梁崇,“阿崇,你以后要多来看我”,刚刚闲聊时,她也知道了梁崇改回本名的事。

梁崇心想,她连进城的资格都没有,哪里能来看你,但还是应承了下来。

得到肯定的答复,霜竹才被余沛拉了回去。

知晓几人着急,张大山边走边说道,“此处不是说话的地方,等到家细说。”

心急如焚的到家,张大山解释了余沛拉他去里屋说的话。

那日苏非但不会有危险,此行反而可能是乌拉尔人的大机遇。

原来,新的知府上任后,不但施行了好几项新的政策,还将此地的历史遗留问题好好调研了一番,形成文稿报告给了新帝。

而一看乌拉尔人的现状,新帝深觉这是一个大的隐患,所以命令新知府想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现在可能是新的政策已经通过了新帝的审核,要开始施行了。

但依照新知府的行事作风,新的政策绝对不是什么抓人、充军之类的。

最大的可能,是底下人误解了新知府的意思,做了错误的判断和行事命令,所以余沛才那么笃定的说那日苏不出三天便能被放出来。

而新的政策,两人都守口如瓶,没有多做解释,几人也识趣的没有追问,能帮忙已经是很好了,不能还因此丢了人家的饭碗。

张大山说完,颇有些感慨,拉着达亚尔的手道,“老大哥,你们的好日子要来了呀。”

搞得几人摸不着头脑。

但无论如何,知道那日苏暂时没事,而且很有可能很快会被放出来,几人都长舒一口气。

谢绝了张大山留宿的邀请,几人在客栈订了两间房开始了焦急的等待。

而张大山也说一有新的消息就来客栈通知他们。

但还未等来张大山,先等来了一纸新的通知。

第二天中午,城墙上赫然出现了专门针对乌拉尔人的新政策的告示。

一时间,全城哗然。

新告示的大概意思是,新帝上任,皇恩浩荡,决定广泽天下。

而乌拉尔人虽然在几十年前做了逃兵,但始终是大业的子民,且乌拉尔人的做法,也有前几任皇帝施政方式不太恰当的影响在里面。

当然,作为官方,为了保持威严,这一部分只被一笔带过。

新帝不忍子民受苦,于是决定彻底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

凡是现在来进行户籍登记的乌拉尔人,不仅可以重新获得公民的身份,享受正常百姓的一切权益,还有一些其他的补贴,帮助他们回归正常的生活。

看到告示的人内心莫不震荡,尤其是那些本身就是乌拉尔支系或者有乌拉尔亲戚的人,更是眼含热泪,觉得苦尽甘来。

当然,也有很大一部分人对朝廷的做法已经太过失望,担心这是什么新的骗人出深山老林的套路,先给点甜头骗人来杀。

一时间,各人有各人的想法。

但梁崇一行却越发焦急,无它,既然都决定让乌拉尔人重新落籍,为何还要把那日苏抓了去。

所幸几人没有等太久,张大山一下值便直奔客栈,向几人说了那日苏的好消息。

那日苏明天早上就能出来。

原来,新知府在新政策获得皇帝的同意后便在思考怎么施行,既要广而告之,又要打消乌拉尔人的顾虑。

于是便找来底下的人询问,有人提出可以找一些和外界交往还算紧密的乌拉尔人去部落里面宣传新政。

知府一听觉得这办法还算可行。

但话传了几层传到了赵建上司的耳朵里,便不知道怎么成了知府要将那些明知自己是黑户还出来到处走动的乌拉尔人抓起来,杀鸡儆猴。

赵建上司和赵建一样,素来是喜欢溜须拍马、揣度上意的,闻言不等上面下令,便急吼吼的去附近的几个村庄抓了些出来买卖货物的乌拉尔人,打算先行邀功。

还没等邀功,这件事就被知府知道了,知府盛怒,我这还没开始推行新政你就给我捅了这么大的篓子,这不是在啪啪打我的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