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疑似发现药材(1 / 2)

距离过年还有好几天,三人还是有条不紊的做着一些活计。

至于肉类则被放在雪坑里冻了起来,乌拉尔山冬季的户外,就是一个天然的大冰箱,肉类保存几天是没问题的,化冻时保证新鲜。

捕鱼的工作不能做以后,一时间三人也找不到其他的收入来源。

所以托雅带着梁崇在家编背篓藤筐,托雅的手很灵敏,完美的继承了父亲留下的手艺。

但在这种年代,其实最不值钱的就是这些没有门槛的手艺,所以即使编的很辛苦,但一个筐不过能卖到三文钱。

还是在托雅的手艺比较精美的情况下。

但俗话说积少成多,即使卖不了多少钱,姐弟俩也不会放弃这个赚钱的机会。

那日苏则又出门打猎了,他的技术其实不太好,父亲去世时他年纪尚小,还未完全学到打猎的手艺。

所以大型的猎物他几乎是猎不到的,只能捕一些小型的动物,鸟类野鸡野兔啥的。

这天那日苏又猎到了两只野鸡,还带回一把黄澄澄的圆果子。

连带着果树上的小枝丫一起摘了回来。

托雅看见摆了摆手,示意给梁崇吃,别看这玩意黄橙橙的清秀可人,吃起来酸酸涩涩,小时候小朋友没零嘴才偶尔去吃一个。

梁崇接过来,只见一条条二叉的分枝上面,长着细长椭圆的叶片,结满了圆圆的珍珠一样的小果子。

梁崇越看,越觉得这玩意像什么铁皮石斛,就算不是铁皮石斛,也应该是一种药材。

她询问姐弟俩这东西能不能卖钱,得到两个迷茫的眼神。

虽然林区的宝藏很多,但其实很多山民只认识一些常见的猎物和值钱的药材。

对很多东西,还没有前世天天刷某音小视频的梁崇认识得多。

古代知识垄断,很多东西只有上层人士掌握。

山民们空有宝山,却无法识别哪些东西值钱哪些东西不值钱,往往入宝山空手而归。

梁崇前世见过铁皮石斛的样子,只觉得这株枝干的样子很像前世见过的那种,都是一节一节的,且叶片都是细长的。

就算不是同一种,也很可能是近亲。

现在姐弟俩已经能看懂梁崇的大部分手语,至少日常交流没有问题。

梁崇告诉两人,这很可能是一种能卖钱的药材,但她也不确定。

姐弟俩的眼睛都亮了起来,但也没有忽略梁崇的后一句话。

托雅连忙仔细询问梁崇,如何确定这可能是一种药材,毕竟这东西他们从小见到大,要是能卖钱早就被拿去卖了。

但托雅忽略了,其实他们山民和其他人存在很严重的信息茧房。

除了常见的车前草、蒲公英、大蓟等不值钱的草药,还有比较值钱的人参、何首乌等,姐弟俩其实并不认识多少药材。

梁崇谎称以前在主家做工时,偶然见到过类似的植物,大夫说可以用来入药,但是时间太过久远,她也记不清了,只觉得样子挺像。

那日苏表示这东西长在树的顶端,而且他发现的那一片还挺多的。

“简单”,托雅很快打定主意,“这几天我们多采一些,还有几天就过年了,到时候去拜年的时候带去恩和家,请恩和拿去医馆问问”。

无论如何,还是先把年过完,这可是一年中的大事。

过了腊八便是年,腊八节这天,三人早早的起床,熬粥、贴对联、打扫卫生,确保家里以崭新的姿态迈向新年。

大门的对联是姐弟俩挑的,堂屋的对联是梁崇挑的。

姐弟俩略微识得一些字,是去世的汉人母亲教的,虽然日常使用的机会不多。

而原主在卖身为奴之前其实是一个老童生的女儿,且为奴后跟过好几任主子,有些雇主念书时会让她跟在一旁,也能借机学一学字。

童生好赌,输得倾家荡产,气死了妻子,自己倒是一根绳子上吊清净了,但最后却导致女儿落到卖身为奴的地步。

说起来,原身也是个苦命的人。仔细搜寻了一番,发现原身在世上似乎也没什么亲人了。

连投靠别人都无门。

梁崇挑的对联朴实无华,“财源滚滚随春到,喜气洋洋伴福来” ,横批是财源广进。

新的一年只希望发财、发财、再发财。

攒更多的银子,然后找寻脱掉奴籍的办法。

打扫好卫生,贴好对联,腊八粥也差不多熬好了。

说是腊八粥,但以家里的实力,其实也买不起八种豆子,只用小麦、红豆、板栗熬了一锅粥出来,加了点麦芽糖甜甜嘴。

也算是吃个好的寓意。

过年这天吃得更丰盛。

拿白面包了猪肉白菜馅的饺子,做了炖鸡肉、蒸米饭、炒白菜、红烧肉还摆了糖果子,想喝酒的还可以喝一点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