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盗窃杀人案3-毫无头绪(1 / 2)

阑夜 烧卖豆沙包 1004 字 12天前

三人随即踏上了村间的小路,阳光透过树梢洒下斑驳的光影,给这条寻常的小径增添了几分温暖与希望。

他们沿途走过,偶尔有村民好奇地打量着,但更多的是投来信任与期待的目光,这份无声的支持让许昭阳和江淮感受到了肩上责任的重大。

“大姐,您能给我们讲讲村里最近有没有什么不同寻常的事情吗?

或者有没有谁突然离开了村子,又或者是新搬来的陌生面孔?”

许昭阳边走边询问,他深知,许多时候,案件的关键线索往往藏匿于这些看似平常的日常细节之中。

大姐想了想,边走边回忆:“最近倒是没什么特别的,不过东头的刘三家前阵子来了个远房亲戚,住了几天就走了,说是来找工作的,但也没听说找到了什么活干。

不过,看上去他人挺客气的,应该不至于……”

每一条线索,无论多么细微,都被许昭阳和江淮认真记录下来,因为他们深知,在复杂的案情迷雾中,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指引方向的灯塔。

夕阳的余晖渐渐沉入远山之后,将天际染上一抹淡淡的紫蓝。

许昭阳与江淮穿梭在狭窄的村巷中,脚步声在静谧的空气中回响,每到一处,便与村民们亲切交谈,试图从他们的只言片语中捕捉到关于那些神秘匪徒的线索。

村里的老柳树下,孩子们追逐嬉戏的笑声和远处偶尔传来的鸡鸣犬吠交织成乡村特有的宁静乐章。

随着走访的深入,夜幕悄然降临,家家户户亮起了温暖的灯火,为这趟调查增添了几分温馨而又紧迫的氛围。

月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蜿蜒的石板路上,为他们的归途铺上了一层银白。

尽管两人已经走访了大半个下午,但村民们似乎对那些匪徒的事情一无所知,有的只是摇头、疑惑或是恐惧的眼神。

终于,在夜色彻底笼罩大地之前,他们决定结束今天的调查,踏上返回的路程。

车窗外,是逐渐模糊的田野景色,车内则是一片沉默,只有车轮与路面摩擦的声音,以及远处偶尔传来的虫鸣。

“看样子,村子里的村民确实都没见过那些匪徒。”许昭阳打破了沉默,语气中夹杂着几分无奈。他揉了揉眉心,显然对今天收获不多的情况感到不满却又无可奈何。

江淮轻轻点头,眼神中闪烁着思考的光芒。“确实,根据现有的线索,这个偏僻的村庄缺乏监控和技术手段,那些匪徒作案后迅速撤离,几乎不留痕迹,这给我们的调查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案件复杂性的认识,以及对当前情况的深刻理解。

“这样的地方,对于那些有预谋的犯罪分子来说,简直是天然的避风港。”

许昭阳叹了口气,“也难怪,这样的案件需要专案组介入,我们需要更专业的手段和资源来揭开这层面纱。”

车内的灯光显得格外昏黄,映照着两张专注而坚定的脸庞。

虽然困难重重,但他们的眼神中没有放弃,反而燃烧着解决问题的决心。夜色虽深,但他们的心中都明白,只要不放弃,光明终会到来。

夜色浓重,警局的灯光成了城市中的一抹坚守,室内透出的不仅是光明,更是正义不息的承诺。

许昭阳、江淮带着疲惫却未失坚毅的神情踏入会议室,那里早已坐满了同样忙碌了一天的同事们。

气氛凝重而充满期待,每个人的眼神都聚焦于那张中央的会议桌,桌上散落着各色笔记与地图,那是他们今日努力的见证。

“好了,大家都到齐了,开始汇总今天的线索吧。”许昭阳的声音打破了沉寂,他环视四周,试图从每个人的脸上读取哪怕一丝积极的信号。

信息逐一被提出,却如同投入湖中的石子,只激起短暂的涟漪,随即沉入无尽的宁静。

每一个被抢劫的村庄都如事先精心挑选过一般,偏远、监控缺失、现场几乎无迹可寻。犯罪分子的狡猾与周密,让在场的每一个人眉头紧锁。

黄昊轻轻揉了揉太阳穴,声音中透露出难以掩饰的挫败:“真是,每个点都选得那么刁钻,我们忙活了一整天,连个像样的线索都没摸到。”他的言语中充满了自责,仿佛是对自己能力的质疑。

周言,一个平日里总能用电子技术创造奇迹的年轻人,此时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我的电子设备和专业知识,在这里竟然施展不开,这案子确实棘手。”他的话音落下,会议室的气氛更加沉重。

就在这时,许昭阳站起身,走到两人身旁,拍了拍他们的肩膀,传递着无声的力量:“别泄气,伙计们,这才刚刚开始。

如果案件都那么容易破解,还要我们专案组干什么?”他的笑容温暖而坚定,像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穿透阴霾,照亮人心。

江淮也适时地加入了鼓励的行列,他的提议带上了几分轻松的气氛:“对啊,大家辛苦了,别说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