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凶兆(1 / 2)

在姜决哀嚎被偷家的时候,姜篱几人已经到了乡下。

秦书杨说到做到,姜篱下乡的地方离碧水县并不远。

而且还是秦书杨的老家,原本秦书想想说话算话,找人开军用吉普车过来只要三个小时。

不过被姜篱拒绝了,开玩笑,她可是去下乡的,不是去享福的,这么高调,难免以后不会被人嚼舌根。

转了两次车,四个小时候后,三人到了前进大队的公社。

秦书杨小时候是在这个大队长大的。

大队里还住着秦书杨爷爷奶奶二老。

二老养育了三个儿子,三个儿子都特别出息。

只到了秦书杨这一辈的时候,除了秦书杨这边的三房孩子比较有出息之外,剩下两房的孩子都很是平平无奇。

先前秦书杨就是被两个堂兄弟给害得跟姜篱有了瓜葛。

大概也是知道点什么,所以秦家二老执意不被接到城里干预孩子们的生活,而是选择在乡下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二老以前都是从战场上下来的,为国家立过功劳的,养的几个儿子又都为国家做了不少贡献。

二老都有退休金,自给自足完全没问题。

听说秦书杨下乡正好到前进大队,二老就揽了买肥料的活,开铁牛过来接人。

从公社办好手续出来,姜篱就看到一个精神矍铄的老头跟一个满头银发,但看起来却有些英气的老太太正站在公社门口。

老头跟老太太大步朝着身边的秦书杨过来。

老头一巴掌拍在秦书杨肩膀上:“书杨小子,你来了!哈哈哈!”

“爷爷,奶奶!”秦书杨冲二老点点头,放下行李分别抱了两人一下。

“走,跟奶奶回家,奶奶看看你的身手有没有退步。”老太太拉住秦书杨的胳膊就要走。

“先前听你爸说你生了一场大病,我看着你精神头还挺不错嘛。”

秦书杨顿住脚,眼神看向姜篱两人:“等会儿,爷爷,奶奶,这次我是跟着这两位一起来的。”

他指着姜篱说:“这是姜篱,也是我的救命恩人,这次生病多亏了有她,我才能好起来,她现在也是我的,对象。”

接着又介绍姜母:“这是姜篱母亲,杜婶子,杜婶子也是来响应国家号召,支援乡下的。”

姜篱冲二老点头示意,笑眯眯地从善如流:“爷爷奶奶好。”

姜母也腼腆笑笑:“叔,婶!”

二老打量这对母女,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秦奶奶连声说:“好,好,好,都是好孩子,既然下乡了,就别住知青点了,我们老秦家的房子够住。”

前进大队也有不少知青,不过都是年轻人,并没有像姜母这个年纪的人下来。

不过先前秦书杨发电报过来简单提过一嘴姜母现在的处境,所以二老都没多问。

“走吧,先回去再聊!”秦老爷子发话。

几人拿好行李跟着一起坐着不远处的铁牛回前进大队。

一路上,秦奶奶左手拉着姜母,右手拉着姜篱,满脸都是笑意。

尤其是面对姜篱的时候,那眼里的喜爱都快要溢出来了。

都是过七十的老人了,看起来却是比一般老人要精神许多。

面对老人的热情,姜篱有些不太习惯,不过她脸上一直也是挂着笑,并没表现出来。

老太太面相是和善的,只是两天以后就会有生命危险。

姜篱翻了下原主的记忆,并没有翻到前世老太太在这段时间去世的事情。

姜篱并不怀疑自己看面相的能力。

不管什么情况,这件事她说什么都是要阻止的。

“晚上奶奶给你们做好吃的,书杨有没有跟你说过,奶奶做的艾蒿饼是最拿手的?”

秦奶奶笑着询问姜篱的意思。

姜篱刚想回应,就听到秦爷爷开口了:“这个季节的蒿子都老了,要弄嫩的必须得上山,你别让孩子期待落空了。”

“那我就去山上弄点回来给小篱做。”

秦奶奶跃跃欲试。

那样子,不像是过七十岁的老人,而是个活力满满的年轻人。

秦爷爷打破:“得了吧,就你这老胳膊老腿的,山上最近有野猪出没,别把你撞了。”

“每次都听说有野猪,每次都没碰到,我老婆子虽然老了,胳膊腿还年轻着呢。”

秦奶奶哼了一声,很不满被爷爷说老。

二老旁若无人地斗起嘴来,姜母与姜篱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笑意。

秦书杨一脸无奈:“奶奶,您可以告诉我地方,我去弄也可以的。”

“那哪成,我亲手弄的才够香。”秦奶奶不同意。

姜篱若有所思。

看来秦奶奶这个危险就是去山上弄艾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