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军魂在,北疆犹在(1 / 1)

张骞静静地凝望着张朔那欲言又止的模样,心中顿时满是疼惜,缓声关切地说道: “朔儿啊!你领命镇守边境已然这般多年,为父着实是有愧于你啊!”

话语间,张骞的神色愈发肃穆,脸上的皱纹仿若沟壑般更深了几分,“如今吴飞已死,当日那白羽国的沈文虽言会将事实如实禀报,且承诺不会生出事端。然其官卑位浅,言辞恐难真正说服那白羽国君,这边境怕是太平不了几日了!”

张朔闻得此言,眼中倏地闪过一抹决然,当即下跪请命,他的身躯挺得笔直如苍松般坚毅,不带一丝迟疑说道:“大帅,请下军令,末将这就返回边境!”

张骞的眸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热泪,往昔的记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遥想当年那纸军令如山,他的这个儿子便义无反顾地奔赴边境扎下了根。十年前归家一次,仅在家中停留半日,便匆匆接上妻儿,一家四口马不停蹄地又奔向了边境。

那匆匆离去的背影,至今仍深深印在张骞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朔儿,这次回家,你们且多待些时日吧!吴飞的死讯不会这么快传回白羽国,为父已派人赶赴边关,没个十天半个月,他们是出不了关的。”

张朔恭敬说道: “父亲深谋远虑,儿臣望尘莫及!”

“明日凌起将会来赴宴,届时,你和他熟络一下。此番返回边境,为父会派给你两名轻骑将军,五千轻骑军至你麾下。轻骑军诸多细节,你与凌起交接便是。”

张朔重重地抱拳,其声仿若洪钟般响亮,“儿臣谢过父亲!”

“你起来说话吧!”张骞微微抬手示意,张朔应声而起,再次落回座位。

张骞目光深邃地凝视着张朔,缓声开口, “朔儿啊!为父年事已高,实难在领兵上阵杀敌了,你的兄长谋略方面不及你,不知你对少帅一职可有想法?”他的话语中带着几分考校之意。

闻听此言,张朔眼波一凝,略做片刻沉思后,方才郑重说道:“父亲,请恕儿臣直言。依儿臣之见,少帅一职事关重大,不仅关乎一军之兴衰,更系北疆之安稳,我与大哥皆不能胜任此位,请父亲慎之再慎!”

“哦!想不到你如今能有如此心境,看来这些年的边境历练,倒是真让你成长了不少啊。”张骞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抹欣慰之色,接着又问: “那依你之见,这军中谁有资格胜任?”

张朔拱手答道,目光中满是坚定: “父亲过誉了。在您麾下,能胜任此位者,唯凌起莫属。”

张家轻骑之军,在凌起麾下,短短几年,从几千骑发展到数万骑,骁勇善战,军纪严明,逐渐成为张家军精锐,亦被北方诸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张朔对此,亦是深感钦佩。

张骞捋了捋胡须,别有深意的反问道: “凌起?那我张家军岂不要改姓?”

张朔字字铿锵,掷地有声地回应, “父亲,张家军不在乎姓什么,军魂在,北疆犹在。军魂散,北疆亦是难保!唯有那真正能担当大任者,方可引领张家军继续守护北疆。否则,最终苦的还是北疆黎民百姓。”

张骞一脸得意,满是赞赏,“好一个军魂在,北疆犹在。朔儿,多年不见,你真是令为父感到无比欣慰啊!”说完,他的神色顿时严肃起来,心中却是别样的想法,“届时,还望你能以身作则,以示军纪。”

“请父亲放心,无论是谁担任此位,儿臣定奉命行事,若有不从者,儿臣自会以军纪论处。”

张朔,乃张家军之边境大将军,自幼跟随张骞习得一身武艺,对兵法更是熟知且能善用之。张骞对他尤为器重,二十岁出头便领命统领十万大军,如今在其麾下已有重兵十五万。

“有你这般承诺,为父便可放心了。走吧,随我去看看二媳妇,和我两个孙子吧!”说完,张骞起身快步而出,张朔亦紧随其后,父子二人一同向着内院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