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供不应求(1 / 2)

面对质疑,市医院院长无奈地解释了回心丸的限制条件,这是当初林平同意销售药物给他们的前提,由于药物数量有限,只能满足本市的需求,因此并未进行上报推广。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省里的人坐不住了。

在省卫生司的安排下,人民医院的陈容启副院长和省卫生公司副司长宁忠亲自赶到了安市,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求购这款神奇的药丸。

这样的事情若是传出去,定然会引起无数人的惊叹。

毕竟,这可能是第一次出现医院主动找到药厂求购药品的情况。通常情况下,都是药厂竭尽全力想要打进医院药房,但这次却恰恰相反,甚至连省司的高层都亲自出面当说客。

在会议室内,陈容启和宁忠对这件事表现出了极高的重视。

尽管他们身份显赫,但对林平等人却非常客气,没有半点高高在上的态度。

他们刚一到场就表明了身份,并向林平阐述了他们的来意——求购药品。

林平听后无奈地表示,回心丸和塑容膏的原材料特殊,产量有限。尤其是回心丸,更是稀少,否则他也不会只供应安市了。

他说的基本都是实情,目前药厂的药品确实不多,在加大产量的情况下,回心丸每日产量也不过四五百颗,塑容膏稍高一些能达到两千支。

但考虑到安市以及凤县每日的消耗量,药厂目前的库存并不充裕。

如果再加上省城的话,势必会捉襟见肘,而且他现在还不想彻底打响这种药品的名气,因为唐凯还在国外销售这些药品,并且利润非常可观。在安市这种小地方,短时间内可能还不会传得太广,一旦推广到省城就很难再保持低调了。

陈容启和宁忠自然也明白,像回心丸这样珍贵的药品,产量不高也是正常,但上级的命令让他们别无选择,必须尽力完成任务,否则难以交差。

“林先生,我们也了解到您面临的难题了。”陈容启开口道:“但我们还是希望能够从您这里匀出一部分药,给省城的各大医院,至于价格方面,我们可以再商量。”

宁忠补充道:“我们省卫生司的司长也已经表态,如果这次能够达成合作,神石品牌的药品今后将可以直接进入各大医院吗,还可以直接成为省内免检药品,甚至神石药业也可以成为省卫生司重点扶持对象,如果药厂在未来遇到任何困难,卫生司都将尽全力提供帮助。”

会议室内,林平一行人被陈容启和宁忠的提议弄得一愣。

他们没想到省里为了购买回心丸,竟然愿意付出如此大的代价。

宁忠的话更是透露出卫生司有意出手相助的意味,听这话的意思,只要林平愿意向省里的各大医院供应药品,他们似乎什么都愿意答应。

林平和陈妙交换了一个眼神,心中都不由得有些动摇。

回心丸迟早都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而且新药厂也在建设中。一旦建成,日产量将提高好几倍,虽然前期投入会很大,但后期应该能够稳定供应。毕竟,心脏病患者的数量不可能突然激增,现在大部分患者都是以前遗留下来的,每年新增的患者数量也相对稳定。

看到林平似乎有些心动,陈容启和宁忠继续乘胜追击。

陈容启恳切道:“林先生,我真心希望你能慎重考虑。这种药物对心脏病患者来说无疑是救命良药,每耽误一天,就可能有更多的人因为这种疾病失去生命。”

作为一名心脏病专家,他对这种病症的严重性有着深刻的体会。

就在他们讨论得热火朝天的时候,王良走了进来。

由于目前药品仅供应安市内的医院,没有专人负责销售,所以王良暂时承担了这项任务。陈妙简单地向他介绍了陈容启等人的身份和来意,让王良也感到非常震惊。

经过短暂的讨论后,林平他们决定好好考虑下这个提议。

他们与陈容启和宁忠打了招呼后,便离开会议室,回到陈妙的办公室继续讨论。

一回到办公室,王良就迫不及待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老板,我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如果省卫生司能够支持我们,那对药厂的发展将是非常有利的!”

陈妙也表示赞同:“我也觉得这个机会不错。”

不过,她也提到了唐凯在国外销售回心丸和塑容膏的情况。

陈妙和林平都担心,如果现在在国内大规模销售的话,会影响到国外的销售利润。但陈容启的话让他们陷入沉思:这是救命的药,关系到无数人的生命。

虽然在国外能赚到更多的钱,但如果能拯救更多的生命,那意义岂不是更加重大?

许崇虽然没有发表意见,但他眼中闪烁的喜悦光芒已经表明了他的态度。

林平沉思片刻后,转向其他人问道:“我现在需要了解一下药厂的生产和销售情况,以目前的产量来看,供应省城会有多大的难度?”

陈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