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市舶司开放,海外商人云集!然而海(1 / 3)

第269章市舶司开放,海外商人云集!然而海盗也来了!!

当户部尚书将这个数字说出来的时候,惊讶的可就不仅仅只是太子朱标。

就连陈寒也感觉到惊讶,他进行改革,知道按照他的这种方法来,国内生产总值一定会提高,赋税一定会提高。

但是他没有想到会提高得这么快。

他想过要用几年的时间来,慢慢地把大明王朝给调整过来。

绝对不能够像之前那样的玩。

绝对不能够只把赋税的压力给到老百姓们的头上。

只给到那些种田的头上,还要给到做买卖的头上。

这样的话赚得少的他就需要少交税,赚得多的他就多交税,这是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

在明朝为什么很难推进,把所有人的田地都丈量一遍,然后田多得多交税呢?

就因为田多的本身就是大地主,本身就是权贵。

他们本身就掌握着朝堂的说话权利。

又或者本身就是政策的执行者。

在这种情况下,要让他们多交税,那就相当于挖他们的肉,这是不可能执行得下去的。

但为什么陈寒能执行下去呢?

就因为陈寒用强权用考成法往下硬推。

反正就一个道理,你要是不给我往下推也很简单,你自己丢官罢职。

另外一个就是陈寒利用了所有人都会心动的一个方式。

那就是在赋税收上来之后,对于当地的官员给予一定程度上的补贴。

我们不得不承认,世界上真正坏的人还是少,其实大部分还是好人。

他不一定是拾金不昧,他也不一定是乐于帮助人,只是心里边总有一杆秤。

明白做坏事心里边不好受,所以他不会做一个绝对的好人,但是他也不会去干坏事。

官员也是一样,如果能够让他们吃饱饭,能够让他们饭后还能够听歌听戏,他们就愿意干活。

这样的官员是占绝大部分的,平庸但不一定是坏人。

一件政策的执行,的确需要靠着许多敏锐而且带头冲锋的官员,但这是少数,大量的官员是普通人,却需要他们默默地执行政策。

陈寒一边用大棒来催促着官员们一定要奋进。

另一边呢,他又利用国家已经有了高收入,对官员进行补贴形成壁垒,让你知道,伱如果不当这个官,不好好当这个官,不仅丢官罢职,同时你还失去一份高额的收入。

如此一来,考成法加官员补贴,就会迫使官员们好好地干这个活。

贪污受贿,他不是没代价,享受是享受,可是背后总有人盯着。

总担心会有人举报,总担心哪一天突然之间,就有一伙人冲进家里边,把自己给抓起来。

然后询问一下你犯了什么事,到时候秋后就处决。

三十来岁就被砍掉脑袋,家里还有一大家子能被充军发配。

想想这样的后果,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承受得了贪污受贿的压力的。

正因为这样,陈寒才能够让考成法以及税收改革下去。

也因为他的税务稽查司和宝钞都提举司双重举措,保证了当地的官员有对宝钞督提举司和税务稽查司监督的权利,却并没有干预的权利。

也保证了这两个衙门,在当地只能和当地的官府配合。

大家互相帮忙,又互不统属,必须得要配合。

这就是互相监督的好处。

正基于此,所有人都开始好好地缴纳赋税。

土地多的不敢瞒报。

因为你只要一次不足额缴纳应当缴纳的税,税务稽查司马上就上门来催收。

而且还是暴力催收,是直接罚十倍税额的催收。

这谁也受不了。

因为税务稽查司的这帮人都是锦衣卫,都是训练有素的,他们只要抓到了你不缴纳赋税,就会直接上门。

不管什么情面,反正他们又不是当地人,他们跟当地官府也不用给面子。

而且他们跟当地的地主们,又不认识,我足额催缴赋税上去,还能有奖励,何乐不为呢?

你要想报复,来,我是当地的军官,你来报复我,我能打得你满地找牙。

要问为什么税务稽查司和宝钞提取司的军官们这么负责任,也有原因。

首先是俸禄很高。

同时是福利待遇很好。

家里边的家人不用担心,生病了可以凭借着稽查司的身份免费治疗。

孩子在当地读完私塾,直接就可以入学大明工程学院。

以后想要接自己的班,也可以送到最好的卫所当中去当兵。

这都是后勤保障做得很好,才能够让这些军官们珍惜自己的工作,才能够让他们尽心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