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异族为何要南下入侵?可能仅仅(2 / 3)

看问题也更加的通透了。

草原之上的牧民发现草场没了,牛羊死了,为了活下去,他们就盯住了南边的老百姓。

就如陈寒说的。

周王接着说道:“以前我看史书,总是觉得奇怪为什么那些异族那么喜欢南下入侵。

陈寒的这个说法让他们感觉很新鲜。

不管是胡人还是汉人,在生存都面临危机之时,为了生存,什么事都能做得出来。”

而这近五百多年来的混乱。

从春秋战国秦前汉的温暖,到东汉的寒冷。

前汉末年气温陡然转冷,土地上的粮食长不出来,于是大家风声鹤唳,被各种因为气候震荡引起的灾难搞得人人神经紧绷,一旦风吹草动,立刻就成为惊弓之鸟。

而现在这堂课却已经告诉了朱元璋,可能大明完的原因,就是因为气候变冷,而且是持续变冷。

说着周王朱橚对着陈汉鞠了一个躬:“先生,你解开了我一个多年没有得到答案的谜题。”

所以才有足够的国力与匈奴硬拼。

能够以中原之地,建立起一支强大的骑兵与匈奴对抗。

故土难离!

所以我们看到,每一次盛世来临全部都是在温暖时期。

这只看不见的手。

不是受到了生存危机,谁愿意餐风宿雪南下抢劫。

从此不再成为逐水而居的游牧民族。

所以中原地带的粮食产量锐减,常年粮食产量的不足。

从而吞并天下各国。

也是因为寒潮带来为何混乱,争夺生存资源而已。

可是外边的百姓们,天寒地冻之下,酷寒会给百姓带来什么?

在整个小课堂的这种氛围之下,所有人都在思考。

汉武帝之所以能够建立如此大的功勋。

以及东汉末年、三国归晋、南北朝,全部都是在寒冷之时。

使他们有抵御寒冷的能力,从而减少对南边农耕民族的侵害。”

就像陈寒说的一样。

现在他当了皇帝,物质条件好了。

他是一个旁观者,他没有喜恶,没有情绪。

尤其是冬天。

掌握了这一套之后推演下一次气候变化及早准备,造反也好,立功也罢,那都相当于信手拈来。

我们不能以如今的道德标准去要求那时候的人。

所以这一刻,整个小课堂鸦雀无声。

异族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家园,除非受到了生存危机。

所以造成的破坏就更大。

南北朝亦是如此,大家为何征伐得如此剧烈,战争的惨烈程度比春秋战国之时要残酷得多。

为何?

陈寒再次用非常悲悯的情绪说道:“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非常经典的结论。

反之混乱的王朝全都在寒冷期。

但没有讲过根本原因。

就因为有足够的粮食来养马。

真正在战场上拼杀,取得战争胜利的很少很少。

隋唐时候之所以如此之强盛,也是因为温暖粮食产量提高。

于是为了生存,他们南下劫掠。

开始我以为是这些异族生性残忍,贪得无厌。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地里边不长粮食,大家吃不饱饭怎能不造反?

可是站在他们的立场上,他们是为了生存。

同时也让他们意识到一个问题。

于是天下混乱王莽篡汉自立。

它不以人的悲伤为悲伤。

水灾、瘟疫、干旱、蝗虫纷至沓来。

谁都不想离开自己的家乡跑到陌生的地方去,即便陌生的地方要比家更好,更繁华,但毕竟家还是家。

陈寒听完了朱橚的话,很是欣慰:“能在课堂上让您理解这方面的东西,我就算是没有白讲。

我们可以说是因为唐太宗李世民,把北边那些个异族们调教好了,给他们送去了各种先进的农耕文化,各种儒家的道德教养,使北边那些异族朝廷有了文明,所以他们才这么厉害。”

大家都要吃饭,尤其是军队里边打仗的将士消耗量更大。

纵观上下千年以来的战争,哪一场战争不是粮食先行?

哪一场战争不是因为劫了粮道,烧了粮草,最后打败对方的。

我们可以鄙夷这些胡人的生性残暴。

他是希望让那些个民族学习咱们中原文化的先进制度。

我们可以鄙夷晋朝以卑劣的手段获得天下,又以卑劣的手段守不住天下,以至于前晋被五胡乱华。

这是一股趋势。

将大明王朝最顶级的这一帮人,也是大明王朝当家做主的这一帮人集合在一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