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老朱的海纳百川让陈寒刮目相看(1 / 3)

第170章老朱的海纳百川让陈寒刮目相看!!

听到陈寒的评价,朱有燉在边上相当的自豪。

其实他想搞戏剧,不仅仅是爱好那么简单,更是一种明哲保身的手段。

因为他也很明白皇权斗争,永远都不知道哪一天风云际会,会有灾祸降临到自家的头上。

而如果自己表现出没有任何一丁点,对于权力的觊觎之心的话。

那大家伙都不会把目光关注到自己的头上。

于是他就把更多的精力关注在了戏剧方面。

而他的父亲也跟他一样,是一个韬光养晦之人。

他的父亲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药学上面。

父子两个人都在这种环境之下的志向并没有多少的显眼。

而他的父亲更是非常支持他去搞戏曲方面。

朱元璋听到陈寒的话之后,呵呵一笑,“咱还以为你会觉得这是旁门左道呢。”

这笔费用让朝廷来出,你觉得如何?”

当他们一旦攒够了一点点钱财,立刻就会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举考试上面。

大家坐在一起,相互讨论,其他的人也不敢将自己吃饭的手艺隐瞒,只能是跟他和盘托出。

最重要的是,人家是王爷的儿子,也不会真正地跑去唱戏抢他们的饭碗吃。

可是来到了这里之后才发现根本不是。

至于有出息的人必定是寒窗苦读,然后科举成名,一举进入官场,利用圣贤道理治理天下。

一时间他比朱有燉还要自豪。

可没有想到在这里陈寒居然给出了如此高的评价,还说他是改革最重要的一环之一。

也很明白老百姓们这点生活是有多么艰难,更加应该明白并不是每一个人一出生都想着要去当戏子,他们应当是也为了生活所迫。

陈寒说过,要改变自家子孙太过于依赖朝廷,最后成为朝廷累赘的一个办法,就是让自家的子孙都参与到改革当中来。

能够参与到各种实践当中去,让自家的子孙不至于像猪一样被养着。

只是他没有想到,因为自己晚年的崩溃导致安禄山史思明发动了安史之乱。

而且以他家的影响力,更能够结识民间的大戏曲家。

而现在他是没有想到自家的孙子做出了这些东西,在陈寒这里居然有这么高的评价。

那岂不是说那些个戏子们也是改革的一部分了。

唯有那些个落第举子,有时候为了糊口不得不去给戏班子写剧本来赚取微薄的收入。

一个皇帝能够做到这一步,真的是不容易,真的是应该要鼓励。

毕竟因为说出一句话被皇帝杀掉的官员不知多少。

可现在发现不仅是这样,自家孙子做出了这个所谓的戏剧,不仅让京城的百姓们觉得新鲜,更是让京城的百姓觉得厉害。

所以猴崽子,你尽管把你的那些新东西都提出来,咱一定让他们发扬光大。”

您刚才不是想着要海纳百川,包容百花齐放的文化事业?这就是改革的一环啊。

因为其他的皇帝在对待底层的知识,总是采取一种排斥的现象。

这也是他刚才能够说出那一番,其实老百姓们不在乎所谓思想不思想,也不在乎所谓统治形式,只在乎自己能不能过得更好。

让百姓和官员们更能直观地看到,改革前后的变化。

即使年纪还这么小,可是依旧不能小看。

与之相反的,要是其他的官员听说自家的孙子搞这样的东西,那还不得腿都给打断了。

这绝不仅仅是旁门左道,这是宣传新思想宣传改革的利器呀陛下。

思想上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更因为他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了这方面的研究上面,所以他的成就当然不是一般人能够比。

边上有不少的官员,听到这样的话之后,都觉得陈寒真的是太大胆了。

毕竟不是每一个皇帝都喜欢把戏子招进皇宫当中来唱戏。

由此可也可以看得出来,他之所以现在能够写出如此好的剧本,也是有原因的。

毕竟朱元璋可能早年的时候也喜欢听戏,也希望现实里有戏台上那些厉害的文官来惩治贪官污吏,给老百姓们一个公道,让老百姓们过得更好。

至于所谓的戏曲,那都是下三烂的东西而已。

而自己的叔叔周王居然没有去阻挠,简直是父子两个同样的堕落。

朱元璋来自底层,可以说他是最底层。

于是杀了这么多的官员,所以才会给那些文官们留下一个暴戾的印象。

或许这才真的是朱元璋与其他皇帝不一样的地方。

因为他们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四书五经。

其实这是因为朱元璋敢于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