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竟然是活的!?(1 / 2)

刚回到别墅,陈瀚就迫不及待把背包放在沙发,将其中宝物一件件拿了出来,摊放在红木茶几之上。

打眼看去,其中道家至宝有四件。

两本古旧泛黄的典籍,《至宝灵机诀引》和《金丹真传》。

《至宝灵机诀引》属于道门修炼秘法,陈瀚有所记忆,这是明代道门重要典籍之一。

而《金丹真传》的原本则要更加久远,眼前这本是明代复刻版。

另外两件道家之物,一件是法器铜镜,上面雕刻有“天地含象,日月贞明”八字。

以及一件明代风水罗盘,陈瀚饶有兴致的把玩了一番。

看来,当年利玛窦传教到华夏,在宣讲西方圣文的同时,还在研究东方宗教试图引入西方。

不然他不会放着那么多金银珠宝不拿,偏偏对眼前这些东西下手。

另外还有四件,赫然是藏传密宗的法器。

有三件陈瀚能认出来。

铁鎏金龙纹金刚杵和金錾花嵌宝石右旋白螺,这两件密宗法器放在明代当时,只能算珍贵无比。

但保存至今,那就是稀世至宝了。

尤其是金錾花嵌宝石右旋白螺,曾有帝王御笔亲提——

白螺右旋为至宝,梵音普具三乘法。

如是梵音如是闻,群生悉被福无量。

其价值可见一斑。

陈瀚伸出手去,从桌上轻轻拈起一物。

拇指大小,滚珠圆润,鹅黄色的质地,上面呈现出一道净瓶形状的天然纹样。

宝瓶天珠!

又被称为永生瓶天珠,是至纯天珠的一种。

按照现在的珍罕程度,比之九眼天珠都毫不逊色,甚至略胜一筹。

“啧啧,真是好东西。”

就连陈瀚都忍不住啧啧开口,夸赞出声。

天珠乃是趋吉避凶的圣物,佩戴在身,凡遇凶险可挡灾劫,只不过存世太过稀少,其中赝品居多。

眼前这一枚宝瓶天珠有迹可循,从明代就落在利玛窦手中,绝对真品,殊为难得。

他索性拿出一根圣蚕丝,将宝瓶天珠串起后挂在了脖子上。

感受着胸前传来的冰凉质感,他满意的点点头。

这时,陈瀚的眼神,落在一片奇怪的顶骨上面。

根据形状就可以判断得出,那块顶骨是人类或猿类的,既然是密宗法器,那十有**是人类头骨无疑。

这片顶骨被打磨的极其光滑,周边圆润。

历经数百年,光泽不再,表层泛着牙黄色。

就是这样一片顶骨,上面却刻画着密密麻麻的坑洼,仿若千万蚁虫噬咬过,让人头皮发麻。

陈瀚墨眼凝视,赫然发现,那些坑洼的痕迹,在连接起来之后竟然形成了一幅图案。

像是地图!?

这难道是当时藏地的地图?

不,不对。

根据这盖骨年份判断,不会早过明代。

按正常情况来说,当时绝不会把骨片当做地图的载体。

这件盖骨既然被利玛窦当宝物收藏,不可能只是普通的地图。

陈瀚实在想不通,只能先放到旁边。

东西在自己手里,研究也不急于一时。

下一刻,陈瀚的眼神落在一本三指厚的书页上,眸子里闪着异样的神采。

是一件佛门至宝——

铜雕錾花佛经,还是完整的一卷!

佛经表层,薄如纸的铜片之上,雕刻有莲花大士拈花图样。

宝物之上有祥瑞正气,只是看过去,就让人杂念顿消。

而在铜雕佛经旁,是一串黑不溜丢的串珠。

如果是旁人在此,定要感慨一番,从未见过如此难看的珠子。

但是陈瀚却像是对这串佛珠极其小心。

就连伸手拿起的时候,都不敢太过用力,生怕其中的油线因为年久老化而断裂。

这种串珠里面的线绳,一般会在外表加裹一层油脂,使之更加经久耐用,所以叫做油线。

如今看来,这种方法极其有效。

陈瀚展开佛珠轻轻拈动,丝毫没有断裂散落的迹象。

这一串佛珠,在他的记忆中很是清晰。

乃是明代莲池大师,随身佩戴的莲子菩提念珠!

莲池大师是明中期真正的高僧大德,因常在云栖寺居住,又被称为云栖和尚。

是华夏佛门净宗的第八代祖师。

这一百零八颗野生老莲子上面,不知道凝聚了多少的功德。

陈瀚依依不舍的将佛珠放回桌面。

他的目光,终于落在那颗泛着油绿光晕的珠子上面。

珠子的大小仿若一颗核桃,正圆无棱,表面光滑,隐有暗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