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睁眼看世界(求月票)(2 / 5)

受到了什么叫做优待俘虏,什么叫做宾至如归。

不仅吃好喝好,为了增进齐虞之间的感情,大虞军队还与他们混编后,玩蹴鞠之类的游戏,偶尔还能喝点儿小酒。

同时有人在他们中宣扬,都是齐国背信弃义、都是齐王昏庸、后胜弄权才造成了连番大败,才造成了兄弟之邦兵戎相见,这让很多齐鲁之地的慷慨男儿都羞红了脸。

更容易拉进感情的,则是齐王宫的荤段子,有人绘声绘色的讲后胜怎么靠后入得宠,引得了阵阵共鸣。

在潜移默化之间,这些人对于正在侵略他们的大虞不仅没有什么抵触情绪,反而十分感激;对于齐国上下则颇为不满;对于大虞士兵的待遇,更是羡慕的流口水……

当得知大虞真的要把他们送回齐国后,有两三万性子刚烈的,表示我们不走,我们就是要侍奉讲信义、爱士卒的大虞皇帝陛下,以报答陛下的恩义,而这些人中,竟然有一万多技击士。

这些留下的人中,更是有超过半数直接归心。

剩下的虽然没有留下,但对大虞的好感却极高。

这些好感虽然不会直接转化为战斗力,但却是最好的宣传。

知道大虞这么仁义、这么优待俘虏,以后谁还愿意与大虞拼命啊?

日后大虞如果攻占了齐国,这些人也将会转变为大虞的忠实拥趸。

这,是很有用的攻心之计,也是无法破解的阳谋。

总之,这些人,你齐国不能不用吧?也不能杀了吧?

至于那些选择留下的,大虞又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同意被大虞占领区内的齐人愿意去齐国的可以自愿离开后,这才接回了那些将士的家人。

当然了,千金买骨,这样的代价都是值得的。

别的不说,最立竿见影的是,那些留下来的齐国俘虏,九成以上已经归心。

这样的归心率,楚国、秦国的俘虏根本无法望其项背。

值得一提的是,谈判大胜之后的糜竺在胜利返回大虞的途中,却被廉颇拦住了。

糜竺心下一哂,脸上却不动声色。

糜竺知道,廉颇一定会来找他的,因为在齐国已经待不下去了的廉颇,除了投奔大虞之外别无选择。

如今有能力帮助他复仇的,就只有虞国了。

但越是如此,糜竺才越没有必要打着杆子上。

他必须要代表大虞杀杀廉颇的锐气。

原因很简单,廉颇这样的人物,是愿意居于其他武将之下的主儿吗?

肯定不是。

那么,大虞该怎么安排他?

董璜不可能只是因为他在历史上的名气,就直接让他统帅多少人的军团、位居大虞大部分武将之上!否则,那么多跟了董璜三四个世界舍生忘死的将士们该怎么想?

为了一个还不一定能够收服的廉颇,不值得董璜付出这样的代价,甚至就算是王翦都不值得。

像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武圣岳飞,人家还是董璜的义子兼女婿,能力也确实突出,但也是在灭了好几个国家之后,才凭实力拿到了一个军团的主将罢了;和岳飞军团同等编制的军团,大虞还有很多。

当然了,有了军阵之后,很多将领练兵、用兵的能力就会拉开差距,到时候肯定还会有新的洗牌,大浪淘沙,一流军团和二流军团肯定会拉开差距,但这都不是无功之人直接后来居上的理由。

所以,大虞必须要端住。

现在可是买方市场,廉颇只有大虞一个选择,大虞却不一定必须要廉颇,让廉颇自己降下身段,摆正位置,才更容易收服,也对大家都好。

这次,廉颇显然也已经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他不仅把姿态摆得很低,还把身上仅有的钱财换成了人事来孝敬糜竺。

这可把糜竺给逗笑了。

夭寿啦,廉颇不仅会负荆请罪,还会送礼啦!

廉颇的这点人事,糜竺自然看不上,但他很清楚,驯服廉颇的第一步,已经成了。

——

大虞与齐国交换俘虏与领土的时间,其实和典韦的大胜相差了没有几天。

在大虞诸多行动的时候,被众人所忌惮的蒙骜其实也一直没有闲着,他先是突然袭击强势攻取了韩国的十二座小城,进一步巩固了占领区。

与此同时,内史腾在楚方城范围内也有了一定收获。

蒙骜的进攻,逼得典韦必须要回军。

意识到蒙骜主力离开的郭嘉也迅速调兵北上,结果蒙骜竟然不知何时,将陈留的守军全部替换成了秦锐士。

郭嘉所部被迫与六万秦锐士正面决战,幸好郭嘉拥有献祭技能,都快要把麾下献祭爆了,这才堪堪挡住了秦锐士。

之后不久,蒙骜主力来援,黄忠也带着主力赶来支援。

双方在陈留城外爆发了一场惨烈的大战。

大战从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