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铁匠世家的天才(1 / 2)

新汉! 逐光的月 1126 字 16天前

荀攸决定去辽西,观察李君浩的情况,这自然令韩当和田婉儿欢呼雀跃,这一趟没有白来。

夏去秋来,来的时候可没少遭罪,这要走的时候,却是天气开始逐渐转凉。路途遥远就这点不好,花的时间长,天气冷暖不定。

进入10月,白天越来越短,李君浩的军队也不得不调整行军的时间,准备收购保暖的物品。

不仅仅是人,还有马。

对现在的骑兵而言,战马有时候比人还金贵。

李君浩现在名气在外,再加上创办关市在即,很受商贾的追捧,这些物资购买的事情根本不需要他去张罗,听到消息的商人自告奋勇地就来了。

商量完后勤的事务,一个商人谄媚道:“大人,您军队中的剑真是独树一帜,在咱们整个华夏都是这个!”

他举着大拇指继续说道:“咱们汉人使用的大都是环首刀,我看军中那些铁匠水平有限,和您军中的炼器水平根本不是一个档次。”

就在这时,从渔阳跟随李君浩的鲜于银老实巴交说道:“军队行军打仗,刀还是比剑要更实用。”

方城一战结束后,李君浩受到贾诩的警示,迅速带着军队退出渔阳,根本没有整备渔阳屯兵。

这时候鲜于银刚打了败仗,手下军队只有两三成,张纯张举还不肯按时发饷,兵权被夺是迟早的事情,索性趁此机会直接投奔了李君浩。

至此,渔阳郡彻底落入张纯张举的手里。

苦连也点了点头:“我以前就是用刀的,铸剑一族的人来到军营,大肆开始打造剑后,我才改用的剑,毕竟现在的剑比以前的刀锋利多了。

但即便如此,我还是会随身携带一把草原弯刀,不是它有多好,而是我的习惯。”

鲜于银的话大家很不当做回事,毕竟是新来的败军之将,但苦连可不一样,这是李君浩的亲信嫡系,一开始就跟随李君浩的红人。

于是很多人开始出言附和,怀念用刀的日子。

这就让之前那个商人有些尴尬了,不由得多看了鲜于银一眼,都怪这莽夫,没听见我在夸你们吗?结果搞得老子下不了台。

他却不知道,鲜于银虽然是新来的,却是被李君浩分到了苦连的手下。

鲜于银虽然前身是汉人官员,本身却是汉人和胡人混血,分到苦连手下没有那么多问题,而且这也是李君浩将外部军官融入自己军队的措施之一,顺带着逐步消除汉人和胡人之间的隔阂。

他一直想要民族大融合,但上千年的积怨,以及根深蒂固的偏见,除非用雷霆手段,否则都不是短期内会实现的。至于雷霆手段,没看到张角下场吗?

他这些天能闲下来,还有一个原因,黄巾军主力被打败了,张梁战死,张宝带着败军最后退守下曲阳,做最后的抵抗。

至此,黄巾起义军只剩下苟延残喘,在没有一开始呼啸风云的气势,当初黄巾起义军一拥而起,很多地方失守,官员被杀,可是把朝廷吓得够呛。

那商人眼睛一转,便有了想法。

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本就是商人的能力。

“众位大人说的是,不过你们说到刀,我还真知道一个家族,卢龙石家不知道你们听说过吗?

石家是一个铁匠石家,刀枪剑戟、斧钺钩叉,没有他们打不出来的,尤其是长兵器简直是一绝。

不过,他们的炼器时间比较长,追求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一年打造的兵器也不过几千件,每一件都超出市场价至少三成,但即便如此依旧供不应求。”

几千件还算少?李君浩疑惑,但很快他意识到,这人说的是一个家族。

就像铸剑一族,他们真放在造剑,成千上万件不成问题,只是碍于祖训,一年只卖50件,更多的是剑胚在温养中。

商人的话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尤其是太史慈、拓跋暴熊等人,他们本就不是很喜欢使用剑。

太史慈用长戟长枪的本事更好,拓跋暴熊则是长槊和长刀,只是李君浩营中因为剑的质量太好,才选择使用大剑的。

其实很多人并不真的喜欢使用这种兵器,主要还是习惯。

“你说的真的假的?石家打造的兵器,能赶上我们手里的剑?”

商人拿出一把短刀匕首,让众人一看。

“却是有两把刷子,质量很不错啊,不知道和我们手里的剑谁更好。”

话虽然这么说,但没有人真会用自己的宝剑去硬碰短刀匕首。

“卢龙离我们这里也不远,要不咱们在这修整一两天,咱们去卢龙走一趟?”拓跋暴熊问道,这位天不怕地不怕的浑人,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惹得太史慈频频看过来。

太史慈是传统汉人,算是文武双全,知道有些事不能说也不能做。

大军行到一半,你突然去别的地方,这叫什么事啊?

李君浩一开始也没有预料到拓跋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