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初逢(1 / 2)

罗裙乱 意云初 1178 字 25天前

林听颔首:“不算熟识,只从前在宰相寿宴上见过一面,听说此人读书不错,是个极守礼的,其余的我亦不甚了解了。”

玉笙点了点头,自取了只玉露团小口咬着,暗道或许也只有这样的人能帮着顾玉茹收敛收敛性子。

年节里的日子过得飞快,转眼便又到了上元。

家家户户都挂起了各色灯笼,盛京城内的街市上,早几天就装扮一新。

祥福门外,早立起一个高达数十丈的灯轮,上面悬挂两万盏花灯,彩绘雕栏间,装饰有金珠玉穗,其上更有五彩绫罗无数。

十四,十五,十六这三日,城中开放宵禁,各处百姓均涌上大街,共赏盛世繁华之景。

公主府中的二人自也不例外,上元这日,夜幕还未降临,玉笙便拉着林听跑了出去。

她今日一身鹅黄色百蝶穿花纹妆缎小袄,下着藕荷地绣联珠山茶纹宫裙,朱唇皓齿,极是明丽。

林听看得呆了,握了她的手,低声相询:“可要加件斗篷?夜里恐怕风大。”

二人抬头看了看天。这当儿,晚间怕是有一场雪。

正说话间,只见秋蝶从远处走来,捧着件天水碧累珠斗篷。

玉笙看着他笑:“言哥哥这下可放心了?”

二人乘车一路朝朱雀大街去。

马车在朱雀门外停下。林听抱玉笙下车,二人一路沿着街面向前行去。

只见街上游人如织,街边早排着许多小摊贩,有卖胭脂水粉、首饰团扇的,有卖时兴小吃的,还有卖灯笼的。

林听携了玉笙的手,问她可想要灯笼。

她点点头,二人便向那灯笼摊子走去。

摊主见二人手牵着手颇亲密的模样,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两位客官选选看,小人这里什么样式的灯笼都有。”

他拿起一盏牡丹花灯:“小人看夫人气质非凡,这盏灯很合您的气质呢。”

说罢,又示意二人看他摊子上的其他花灯:“这里,还有莲花灯、蝴蝶灯……”

“……大一些的,还有鱼灯、扇形灯……”

他一一介绍过去,可玉笙只是看着,眉头微蹙,默默不语。

二人目光在摊位上流连,终于齐齐落在同一处地方。

“看看那盏罢。” 二人异口同声。

话音刚落,林听和玉笙都有些惊讶地对视一眼,而后不好意思地笑了。

那是一盏精致玲珑的兔子灯。

那年上元,她和他于灯会相遇,提的就是这样一盏兔子灯。

“原来……你还记得。” 玉笙红着脸,小声喃喃。

他望着她,满目深情:“惊鸿一瞥,无一日或忘。”

付了钱,他拉着她,又往前头走去。

远处是一排杂耍百戏的摊子,有钻火圈的,表演魔术的,踩钢索的,不一而足。

二人在一处表演吞钢剑的摊位前驻足,只见层层人群中间形成一片空地,一个三十岁上下的男子正手持一把剑,直往自己口中插去。

周围人都紧张又期待地屏住了呼吸,玉笙捂了眼不敢看,林听笑着将她揽入怀中,低声和她描绘着表演进行到哪一步了。

待男子安然无恙完成表演,众人纷纷鼓掌叫好,玉笙也跟着鼓掌,又兴高采烈地打赏了些碎银子。

盛京城中有一座玉带桥,桥下的水边是两块青石板铺就的完整平地,上元时节,多有年轻男女在此处放河灯,许下心愿祈福。

二人行至此处,只见波光粼粼的水中,漂浮着千百盏亮起的荷花灯,有红色,有绿色,或大或小,交映成趣。

景朝素有元宵佳节放水灯的习俗,盏盏莲花,象征着团圆和美,亦寄托了人们的美好心愿。

玉笙牵着林听的手,眼中满是期待:“我们也去放两盏,好不好?”

林听笑着应了,两人来到桥下,买得两盏荷花灯,在纸条上提笔写下各自心愿,小心在花芯中放好,缓步来到水边。

二人齐齐松手,花灯便随着水流,与众多水灯汇作一处,逐渐漂向远方。

玉笙闭着眼睛,在心中默默许下心愿。

愿和他携手一生,白头到老。

再回到街上,玉笙便觉肚子有些饿,她遥遥一望,只见远处有个摊子前排起长长的队,摊位前蒸汽弥漫,高高悬起的招牌上写着“枣子糕”几个大字。

林听察觉到她的眼神,握了握她的手:“你先歇息会儿,我去买。”

玉笙笑着点点头,在旁边的馄饨摊子坐下,撑着下巴望着林听走远的背影,心中甜蜜。

她现在就觉得无比的幸福。

“不长眼睛的小杂种,敢冲撞了爷爷我!” 一声粗俗的斥骂声打破了眼前的平静,在远处的一阵阵欢声笑语中显得颇为突兀。

“看我今日不打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