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沙湾古镇(1 / 2)

再次回到小院,已经是晚上八点多钟了,溜达了一天,一家子都有点累了,只是汪雪琪兴致非常得好,或许是因为和李强的关系彻底的确定了,也或许就是单纯的今天比较开心,回来的路上,也不知道是什么人在放烟花,汪雪琪吵着也要看烟花,无奈之下,李强智能用手机导航了一个就近的烟火爆竹售卖点,买了一后备箱的烟花,还有两盒仙女棒。

李强记得小的时候,家里就自己和奶奶,日子过得十分的清苦,当然了,那个时候的村里,家家的日子都过得不是特别好,只是大部分都要比李强家强一点。

小孩子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期待着过年,过年的时候,不仅能穿新衣服,还能吃好吃的,作为男孩子,最喜欢的就是放炮仗了,村里过年的时候,规矩和仪式都比较多的,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传统很多,而过年的时候,这些仪式,很多时候都是需要放鞭炮的,毕竟那个时候,烟花没有现在这样的丰富多彩,但是就算是现在看来最普通的那种手里拿着放的一根杆那样的烟花,一根八块钱,在那个时候也是绝大部分家庭不敢奢望的。

而对于清贫的李强家,不要说是烟花了,就算是鞭炮,都得省着点用,那个时候的鞭炮,村里的人都叫做是小鞭,鞭炮是那种只有火柴棍粗细的,但是也贼响的那种,一把小鞭,好像是一块钱,但是对于李强和奶奶,一块钱也得掰成两半用,一把鞭炮也是分成两段,甚至是三段用。

从小年开始,小年要送灶王爷上天,放一会鞭炮,年三十晚上,接灶王爷,还要去给祖宗烧纸,还有一个什么环节,李强也有点记不住了,反正年三十,就得放三回鞭炮,过年三天,每天早上还得放一挂鞭炮,初四要上坟地给亡人拜年,也得放鞭炮,好几块钱的花销,对于那个时候的李强和奶奶,绝对是能让人肉疼的花销,要知道,那个时候,李强作为奶奶的孙子,奶奶又是村子里辈分最大的,亲戚给的压岁钱,李强的压岁钱都是一毛一毛的,而这些钱,还得还回去,毕竟,谁家还没个孩子呢。

那个时候,每到年三十晚上,要是看到有人家能放烟花,绝对是让整个村子里面的小孩子都羡慕的存在,李强能在院子里等一晚上,就是为了看一眼烟花。

现在的烟花,比起那个时候可是贵了不少,一方28发的烟花,就得两百多,发数越多,花儿越好看,价格也就越贵,买了一方108发的,叫什么富贵花开的烟花,就是一千多,买了一后备箱的烟花,直接花出去了五六千,不过现在的李强不差这点钱,毕竟自己刚刚收入了一百万的人了,几千块钱的烟花还真不是什么事情。

回到小院里面,老丈人把自己的茶桌拿到了院子里面,泡上不知道那位叔叔朋友送的一小盒的大红袍,精致的紫砂茶壶和紫砂茶碗摆上,老两口子美滋滋的喝着茶水,李强尝了一口,对于这有价无市的大红袍,李强也喝不出个好赖,在李强看来,还是百事可乐,最适合自己的胃口,至于说伤身体,李强一点都不放在心上,毕竟自己可是被改造过的,可乐的那点伤害,对于自己真不是什么,自从吃了那一坨不知名东西,李强都没感受过咳嗽是什么感觉了。

“我要看烟火,我们去放烟花吧!”喝了一碗热气腾腾的茶水之后,李强点上一根华子,顺手把烟盒也装进了兜里,问老丈母娘要了一根香,点燃之后,交给了汪雪琪,李强就开始从后备箱里卸烟花了。

这就不得不说,住在村里的好处了,放烟花,有的是地方,小院外面就是进村里的路,过了就有一块空旷的地盘,应该是当初修理河堤的时候,因为这边是村子,家家门前,对着门口的位置,都会修建一个类似于小码头的平台,当然了,修建的时候这一部分的花销,可是由自己家出的,老丈人不差钱,所以这边的平台就比一般人家的大,别人家的大概有一个车位的位置,老丈人家则是有两个车位的平地,旁边就是通往大海的水道,这边距离大海已经不是很远了。

“这地儿,还真是个放烟花的好地方啊!”李强站在平台上,隔着水泥墩子做的护堤墙,就能看到星光下面的水面,波光粼粼的,远处还有渔船,还有运砂船,反正是有点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感觉,这小景儿着实是很不错的,河堤上还有零零散散的伫立着的香蕉树,没错,就是香蕉树,也不知道是人种下去的,还是怎么回事,反正这边这样的香蕉树真的是很多的。

李强的家也算是南方的,而且也是临海的,那边也是有香蕉树的,但是到了粤省这边,才发现,这边的香蕉树,就跟北方的白杨树或者是柳树一样,到处都是,路边能看得见,河边上也看得见,荒地里,鱼塘边上,到处都能看到,只不过,这边的香蕉树,挂的果都是那种小米蕉,就跟承认的手指头大小的那种,吃着味道带一点点的酸味,钩杆倒也是很不错的。“确实是不错,不过看得久了,也就是那样了!”汪雪琪撇撇嘴,似乎对于眼前的一切看得十分淡然,不过想想也是,每年冬天的时候,南方的小土豆们,都喜欢上北方去滑雪,去看雪,去玩雪,而北方人则是挤破头皮,都想着要去南方度假,原因就是在各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