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时过境迁(1 / 2)

守星榆 珍珠琪小面片 1258 字 1个月前

遥想当年,799 年大周第七位皇帝即位之后,那个曾经威震四海、声名远扬的泱泱大周便已风光不再。如今的大周,只不过徒有其表罢了,昔日的辉煌早已化为过眼云烟。当今圣上昏庸无道、懦弱无能,那些达官显贵们整日沉浸于往昔的荣耀之中,幻想着大周仍是那个不可一世的强国。

这些人终日只顾着在国内争权夺利;或是一味地因循守旧,坐吃山空;亦或仅仅着眼于个人私利的得失,对于国家的发展与进步漠不关心。如此这般,大周岂能不走向衰败?

反观大秦,近年来可谓是奋发图强。他们推行一系列大胆革新的政策措,无论是国家的经济实力、政治制度亦或者是军事实力,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单看大秦暗中将大量罂粟贩卖至大周境内的这件事情,可想而知大秦这几年挣了多少银两,国库多么充盈。如今之大秦已非昔日吴下阿蒙,即使是原先的大周亦难以攻克,更别提如今的大周了。

然而,大周并非无人知晓此种情形。部分官员对大秦的崛起心知肚明,但却无可奈何。一来他们缺乏足够的证据向皇帝呈报实情,如果说了,皇上问起是如何得知的?该怎么回答呢?稍有不慎,还会被戴上通敌叛国的罪名。二来若真如实上报说大秦繁荣昌盛,大周逐渐荒废,那等待他们的必将是万丈深渊——轻则遭致圣上严厉斥责,重则被贬谪官职或被迫辞官归里,这已然算是较好结局,更有甚者可能会因此断送性命。三来就算是说了又怎样?皇上会管吗?百官会由此就上心吗?面对如此险恶局势,这些官员们也只能选择三缄其口,明哲保身罢了。

“诸位爱卿,对于眼前这罂粟之事,都有何看法?”皇帝目光扫视着群臣,声音低沉地问道。众人皆低头沉思,不敢轻易答话。

“皇上,依老臣之见,当务之急应是严禁罂粟。”

“臣等附议。”

“那该由谁来带领呢?”

只见官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双眼不定。

“启奏陛下,依臣之见。安定王是个不错的选择。想当年,正是安定王率先挺身而出,坚决向先皇主张禁止罂粟。若是由他来监督此番禁罂行动,更能在百姓面前展现我朝铲除毒害的决心。&34;

皇帝微微颔首,表示赞同。

然而,正当这位官员继续进言时,皇上的胞弟拉住了身旁官员的衣袖,轻轻摇了摇头。

“传朕旨意,命吏部尚书与安定王共同负责此次禁罂运动。务必将大周境内所有罂粟彻底清除,不得有误!”

此言一出,朝堂上一片肃穆。众大臣纷纷表明自己的立场,“皇上英明。”随着圣旨下达,一场铭记史册的禁罂运动即将展开。

王爷府内气氛紧张,刚才那位被王爷强行拦下、不准其发言的官员不解道,“王爷,方才属下若是出来反对,或许皇上就不会同意。您是知道的,那安定王向来固执己见。若是我们暗中利用罂粟牟利之事被安定王发现,后果恐怕不堪设想。”

王爷却只是冷冷地扫了他一眼,呵斥道,“住口!如此口无遮拦,当真不怕掉脑袋吗?”

“下官多嘴了,请王爷责罚。”

“你到底是真傻还是假傻?如今整个中原遍布罂粟,岂是如此轻而易举说就下令禁止就能禁止的?看着吧,一旦安定王束手无策之际,咱们那位圣上必定会对他施加罪责。待那时,禁罂粟一事自然又会落回我们手中。只要能将全国上下所有的罂粟尽数掌控于你我二人的手中,到那时,成堆的银票将会源源不绝地涌入我们的口袋中。相比之下,这安定王又算得了什么呢。”

“王爷英明。”

王爷紧紧地握起拳头,嘴角微微上扬,透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眼中闪烁着深邃光。心中暗自思忖,就算你是父皇亲自指定的继承人那又如何?如今你不依然被母后和本王玩弄于股掌之间,不过是一个名存实亡的傀儡罢了。这偌大的大周江山,终究还是本王的。

此时此刻的安定王府内,月色如银洒落在庭院之中,宛如一层轻纱笼罩着整个府邸。安定王静静地伫立在窗边,目光凝视着漆黑的夜空,仿佛能透过那无尽的黑暗看到远方的风云变幻。

一旁的王妃满脸忧虑地走到他身旁,轻声问道,“王爷,真的要去吗?”

安定王微微皱起眉头,语气坚定地回答道,“圣旨已下,抗旨不遵可是要掉脑袋的。”

王妃不禁紧握住他的衣袖,眼中闪烁着泪光,“可此行实在太过凶险,臣妾怎能不担心呢?要不咱们逃吧,远离这是非之地。”

安定王转过身来,轻轻拍了拍王妃的手,安慰道,“别怕,相信本王。本王一定平安归来。&34;说完,他紧紧拥住王妃。

时光荏苒,自856年至860年间,历经整整四年之久的禁罂运动终于初见成效,这也让大周隐约看到了一线曙光。

860年,安定王和吏部尚书终于胜利归来。然而,令众人始料未及的是,等待着安定王的并非